孫泊澤背完後,楊老師跟她說:“注意發音!你把‘確切地’這個副詞念一下。”
“Exactly.”
楊老師說:“好,這次發音是對的。你之前的發音不對,要多注意。”
背完課文的同學那就是如釋重負,回到座位上隨意地看看課本,幹啥都行。
這節課講完了第一單元的內容,楊老師說:“我們每周要寫一篇英語周記。關於字數,隻有下限,沒有上限。我之前去德國旅遊的時候,看到路上有個限速標識牌,上麵標著‘70’,我說這麼好的路,隻準把車開到這個速度,真是可惜了!結果旁邊的人告訴我說,這個是下限,它表示的是最低速度。沒有上限速度!我們這個周記也一樣,最少200個單詞,越多越好。至於寫什麼內容,隨意。”
同學們小聲議論了一下。
今天的技術課是本學期第一次通用技術課,兩節連堂。學校的技術課分為通用技術課和信息技術課,單雙周間隔著上。通用技術老師嚴波年紀挺大,50多歲。他首先便說,技術是一門實用的學科,學習技術最需要的是創新意識。
“你們看,今天外麵下雨了,很多同學直接把雨傘掛在走廊的天花板下麵。”學校教學樓的走廊比較特別,天花板下麵是一層網格狀的板子,可以用來掛雨傘。
“但是,這就有個問題,因為雨傘會滴水,所以在走廊上走的人可能會被水淋到,感覺像水簾洞一樣。這要怎麼解決呢?留給你們去思考吧。我想強調的就是,要會發現生活中的問題,要去思考解決的方法,這就是創新的一個重要途徑。學校科技樓五樓的宣傳欄展示了我們高中同學獲得的發明專利,大家可以去欣賞一下。”
嚴老師打了一些小廣告——他介紹了幾項具有保送資格的科技創新比賽,雖然他說得很誘人,幾乎讓人垂涎欲滴,但大家還是覺得很遙遠,沒啥興趣。“之前我帶的班上有個同學,成績很好,但是高二的時候有段時間他的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況都很糟糕,整個人非常沮喪,就跟班主任請了幾個星期的假在家休息。他在家裏也沒什麼事情幹,就玩技術呀。他參加了一個網頁設計比賽,做了這樣一個網站,拿到了一等獎。”
他用投影儀展示出那個網站。網站標題叫“人生和弦”,介紹了一些樂器的知識,這個網站的確製作精良,動態效果豐富,感覺作者肯定是個很有品位的人。
12點,下課鈴響。正如趙嵐所預見的,因為今天下雨,食堂裏人滿為患。
下午的數學課上,馮總說:“以後基本上每周四下午4點到5點都安排了數學考試,全年級統一的。”
大家頓時有些緊張。
他笑了笑:“題目可能有點難。”
這就更讓人緊張了。馮老師接著講課,今天在講數軸穿根法解高次不等式,他邊講邊在黑板上畫出一條條數軸,又畫出一條條曲線把數軸上的點穿來穿去,像織衣服似的,讓趙嵐感覺有些迷糊。
快下課時,馮總說:“今天的數學作業不是《紅對勾》上的題目。我專門布置了幾道題,等會兒數學課代表會把題目抄在黑板上,大家就做在練習本上,8點10分第1節晚自習結束的時候交上來。”
下午第3節課是自習時間,數學課代表張荷源走到黑板前抄下了題目。她不僅人長得清秀,連黑板字也這麼秀麗,比另一位數學課代表許經光的字好看多了。作業總共隻有5個題,但每道題都不是省油的燈,趙嵐做了一個小時才把它們啃完。
在大家自習時,馮總照常巡查了一圈,而後說:“這幾天各科作業量慢慢加大了,有的同學可能晚上也開始在寢室裏點燈寫作業了。不過我覺得還沒有誇張到那個程度吧,要是你現在就受不了了,那高二、高三怎麼辦哦。
“大家還是要注意自習時間的學習效率。你取得的收獲等於投入的時間乘以效率,當然,投入足夠的時間是很重要的,但是效率更重要。
“另外,上課要盡量跟上老師的節奏,做好筆記。要是上課沒聽懂,下了課還可以看看筆記、問一問同學。如果你既沒聽懂,又沒做筆記,那我也沒辦法了。”
晚上7點,鄭思雅照常要走了趙嵐的數學作業。今天的作業挺多,他一直馬不停蹄地趕作業,又用完了一支筆的墨。鄭思雅轉過頭問他:“第3題這個不等式是怎麼解的呀?我沒弄懂。”
趙嵐一邊指著自己作業本上的對應內容,一邊小聲說道:“哦,你看,不等式左邊大於右邊,而左邊是一個分式,這需要先把右邊的式子移到左邊,然後把左邊通分,也就是把移過來的式子放到分子上去。”
“嗯,對,對。”鄭思雅連連點頭,好乖巧的樣子。
“算出來以後就相當於是左邊這樣一個分式大於0。我們可以把分子因式分解,然後就能說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結果大於0,這就能用數軸穿根法來做了。”
鄭思雅又點了點頭:“哦——是這樣啊!謝謝!”
衛東拍了拍趙嵐的胳膊:“哎,等會兒能不能也把你的作業給我看看,我有幾題不太會。”
趙嵐說:“好吧,鄭思雅你看完了給衛東吧。”
鄭思雅答道:“好。”
似乎他的數學作業都快成奢侈品了,趙嵐真是受寵若驚。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