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想談談學科方向的調整,要從五個方向增加到七個方向,我覺得可以,學術委員會再認真地審核討論一下,提出一點意見。我個人的想法,方向還是要相對地集中一些,還是要有一定的基礎性、有一定的戰略性、有一定的可持續發展性方向。應用類的工作,影響麵比較廣的,新方向是適合的。方向搞得太多,不見得一定很好。也可以考慮把方向分成兩類:長時間堅持的基礎性方向和帶有一定階段戰略性、需幾年調整一次的應用方向,這也是可以的做法。關於仿真的問題,我覺得還是要重視,計算機仿真是進入信息時代以後的一個重要方向,計算機的應用一個是控製、一個是仿真,如果是講信息處理與檢測而不包括仿真,把仿真從方向上去除,我擔心你們仿真方麵力量會削弱,所以我個人的看法,仿真方麵的方向還是要堅持。過去我從德國引進一個仿真係統,設了一個專門的仿真研究組,最初做得很好,後來仿真項目不太來錢,隻是為人家提供工具和手段,慢慢地興趣就淡了,不太做了。實際上到現在為止,除了流體力學方麵有些發展以外,係統仿真方麵削弱了,我們以後要搞係統集成,沒有係統仿真手段的話,怎麼做實驗。信息技術這一塊也要很好地注意,可以關注一下寬帶無線技術,以後我看總線慢慢地會被無線替代,遲早的事,所以無線技術要引入到工程係統來,給液壓設計的發展提供新的空間。現在把所有液壓元器件集中在一起,管式元件分布控製可能就會起作用,無線更自由,幾十米的距離,完全在局域的有限網和無限網上,無限的傳輸,帶寬可以更好,可靠性也很好。這方麵的技術性要引起一點關注,不要以為是通信的問題,以後慢慢轉移到控製上麵來,這方麵要做些超前的或潛在的考慮和布局。我覺得流體傳動及控製領域在選方向的時候,還是結合實際,考慮中國的國情,而且要把主要的力量配置在國家緊迫的事情上,適當地配置力量在基礎性和前瞻性的方向上。比如說七三開,或者是六四開,在這些大的問題上要有判斷,不要隨風倒,也希望學術委員會給予幫助和指導。但主要是靠重點實驗室和學科的領導班子認真地思考未來的發展,要把錢真正用在提升科研水平、培養科學人才、服務於國家可持續發展、提升國家的創新能力,尤其是流體傳動及控製方麵的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國防安全方麵的能力,這樣才能經得起時間和曆史的考驗。
最後我覺得還要抓一下文化建設,實驗室要在學風和道德建設上樹立好的基礎,文化建設和業務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科研做得好,教學搞得好,也必須要有製度和文化來保證,反過來,製度建設得好,文化做得好,科研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有了保證。所以我建議,下次作報告的時候,能不能加一條實驗室先進的創新文化。在“三個代表”中就有一個是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作為一個重點實驗室,你們為什麼能凝聚在一起,能選擇比較硬的骨頭去啃、去做,這裏麵文化的作用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