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在經濟比較拮據的情況下,較高強度地投入“863計劃”,浙大作為高層次的大學,要提高研究水平,在挑戰麵前要介入,要參與。否則將來連承接低水平項目也很困難,沒有技術的優勢,企業也不會委托你。今後科研的格局是科技開發由企業自行開發,大學從公司手裏拿不到開發經費,這就是市場經濟決定的。現在由於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全,機製未轉變,鄉鎮企業沒有人才。但隨著社會進步,企業組織開發產品,用高薪吸引優秀科技人才,這個規律不可阻擋。隻有迎接世界革命的挑戰,浙大才能有生存的價值。
市場經濟挑戰給了我們機遇,帶來了生產要素流動,對科學研究的要求高了,要求有競爭能力的方案、成果,這樣才能爭取到經費。市場經濟的資源不是平均分配的,科研要主動認識這一點,要找市場大、產業背景好的產品成果作為支撐,事業就能事半功倍。
市場經濟的發展,迫使地方政府、企業廠家重視科技,因此學校橫向項目有了發展,這個趨勢還會維持一段時間。然而反過來,在市場競爭中地方政府、企業廠家會以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吸引人才和技術,使得高校留不住骨幹,甚至影響一些尚未成熟成型的成果的繼續研製。要針對這一挑戰,加強管理,穩定學術隊伍。以經濟政策、組織手段和規範管理,來保住科技人才和骨幹以及在讀的研究生。用各種形式發揮綜合優勢,完成高水平高目標的科研任務。
市場經濟的挑戰使科研體係麵向世界,麵向社會,競爭是全球範圍的,因而隻能以開放對開放,建立更完善的信息係統,開展國內國際學術交流與協作,科研工作要集中優勢兵力抓創新方麵,外圍采用“拿來主義”,利用別人已經有的理論認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看。這是觀念的轉變和調整。
關於采取的對策,我這裏也談幾點:
一是從客觀上講,科研課題要緊緊扣住國民經濟發展,扣住學術發展主流。從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前沿領域去突破;從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技術水平、減低研製成本上做文章。麵向主戰場,抓住主流,而不是單純從資料中找課題,不找冷門,不鑽牛角尖。把科技開發、基礎研究、創新研究作為中心工作,搞好近期、中期和長期的部署。
二是要著力在科研工作中狠抓梯隊和基地的建設,這是我們的根本。從目前的情況看,學校校內分配製度很容易走上各自為政、散兵遊勇的局麵,要警惕這種傾向。
三是既然決定了學校的國際競爭地位和高層次地位,必須加強國際國內合作。現在我校比起其他如清華、北大、中科院等單位要差,隻有少量的合作。因此,要研究戰略,積極大膽地開拓領域,使學校的科研走到世界科技的前沿。
四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之下,學校僅有信息人才的優勢。在場地資金沒有優勢的情況下,學校今後要自覺地在世界、國內、省內組織起產業的優化組合,把學校優勢與社會需求優勢、勞動力優勢組合起來,提高競爭水平,提高生產能力,推動社會的發展。
五是學校還要進一步完善科研工作的社會支撐體係和服務體係。要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體係,保護所(室)學術帶頭人的應有權利。還有信息服務體係,情報檢索服務要擴展到動態服務,服務於科研項目,以日本、美國等國的信息為主。除了服務於科研人員外,還應向中、小企業服務。這個體係很重要,比校園中速網改建高速網更為緊迫,請科研處、圖書館、管理係等結合起來辦好這項工作。進一步發揮杭嘉湖公司和技術開發總公司的作用,把科技需求信息反饋給係、所。
六是加強科技人才支撐服務,包括優秀學術人才的吸引、流動人員編製、研究生等問題,在所內、校內提倡跨學科合作,幫助學校在學科交叉、資金、信息、人才引進等方麵提供較為完善的服務體係。
現在的形勢引起了社會上價值觀念的變化,黨委與行政要做好隊伍建設的思想工作。我們要理直氣壯地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自由主義、分散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提倡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要尊重知識分子的勞動,進行按效益分配、按勞分配,給予一定的待遇。
形勢是好的,學校是有大幅度的進步的。但是下半年、明年的形勢是嚴峻的。我們除了抓各部委的項目、攻關項目、“863項目”等,還要把目光轉向經濟發達地區、轉向國家投入大的基礎產業、轉向中國與國際上合作的大項目領域,從大的熱點中去找,充分與學科的發展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