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各級人才嚴格的訓練標準
隻有對人才嚴格訓練,才能造就現代化社會所必需的人事條件。西德社會良好的組織狀態和效率,正是基於它的教育製度對各級各類人才嚴格培養的基礎之上的。這其實早已為我們自己的革命實踐所證明。我們的紅軍正是靠鐵的紀律戰勝了武裝到牙齒的敵人的,而向四化進軍的社會產業大軍更需要有嚴密的組織、科學的分工和各級人員的稱職負責。
西德教育製度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有完善的職業教育製度。無論是剛進入待業隊伍的青年人或失業工人,還是想轉移專業的人,都必須進一定的職業學校,修讀規定課程,通過考試取得相應證書,才能在勞動局登記求業為雇主所錄用。許多企業都自辦職工技術夜校,給職工提供學習機會,進行智力投資的收效不亞於設備投資。在西德無論是商店售貨員、出租汽車司機還是銀行職員或私人秘書,都受過嚴格的職業訓練。雖然各人的年齡、經曆、性格不一,但工作格式和標準都酷似一模鑄成的。過去在戰爭年代,我們“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時尚且辦了抗大、教育隊,辦了魯藝、黨校。在目前待業青年眾多,除了廣開就業門路以外,為什麼不進行適當投資興辦職業學校,讓青年在就業前先接受兩年左右的職業教育?這比起急急忙忙地塞給一隻“鐵飯碗”可能要明智得多。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專長,行行辦學校,當然也可以行行出狀元。如果一個社會中人人受過職業教育的話,我們各行業的效率和工作質量一定會好得多,必要法規的遵循、職業道德的發揚也會更有保障。
西德對工程師的培養實行學分製、淘汰製。表麵看來學生比我們自由得多,實際上有嚴格的規章約束和管製。例如學生選課後允許不聽課,但必須考試合格才能取得學分,而參加考試又以做完規定的練習和實驗為先決條件,隻有取得各項證明書才能在學校考試科換得準考證。他們並不讚成隻以“考試定終身”,認為重要的是受過全麵的訓練。對攻讀博士學位的青年人進行嚴格的挑選,除進行必要的考試外,還要審查大學時期的全部成績,並進行麵試,一般還要經過半年到一年的試用期,接受老同事們的實地考察,後由教授、係學術委員會和校長的批準,才能攻讀博士學位。經過五年多的學習和工作,在研究領域內做出顯著成績,達到前人沒有達到過的深度或高度,在雜誌上發表過文章,最後完成博士論文,通過由三名教授組成的、全係師生可以自由參加的答辯,由考試委員會向校長寫出評語並出版論文後,才能發給證書。
亞琛大學校長室印發的“攻讀博士學位指南”中一開頭就聲明,西德的工程或科學博士學位製度不是像美國Ph 。D(哲學博士)那樣的課程製度,而主要注重於對人的全麵科學研究工作的訓練。博士研究生除修完自修或教授規定的課程外,必須獨立完成某一科學技術領域內當前水平的綜合分析,提出研究方法和方向,設計研究係統和安裝調整試驗設備,應用計算機模擬研究和實驗研究,提出獨到的深入係統的具有科學價值和應用意義的學術論文。因此,他們的畢業生具有較強的獨立工作和實驗室工作能力。這對發展中國家也許是很有意義的。
對於高級技術官員或管理幹部的選拔,除堅持資曆、學識水平以外,還有嚴格的專業訓練要求。我有一位朋友叫塔羅燦斯基,工程科學博士,能流利地講四種外語,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並有很好的文學和藝術修養。他有誌成為一家大型圖書館或科技情報中心的部門負責人或館長,向州科研部長提出了申請,但他必須經過兩年左右的脫產進修,一年在圖書館邊實踐邊研究,寫出若幹研究報告,另一年在大學圖書館係選讀有關課程,並通過考試,最後寫出結業論文,取得證書,才有可能被提拔到館的領導崗位上。兩年之內工資七折。我曾在工作時間看望過他幾次,他告訴我每周在館實習三天,從一部門到另一部門,出納、修補、訂書、分目,一一實踐,二天自學和寫工作研究報告。這是何等嚴格的訓練和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緊密結合呀!
而我們在當前改造幹部組織結構的進程中,給新老幹部以學習的機會,輪訓、培訓幹部比在工作中摸索,不是可以少付許多寶貴的學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