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緩解來自家庭的壓力(1)(3 / 3)

現在出現了不少待業青年,表麵上看他們都閑著,也許他們“呆”得心裏很“累”。剛麵臨就業的時候,好像一下子被從學校裏甩了出來。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更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在校時,參加社會實踐特別是專業實習的機會太少了。畢業實習就是走一個形式,很多同學是找一家單位帶個名、蓋個章。學校的就業指導無非是把幾百人聚到一起,開一個大會,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種種因素導致了學生生活與社會生活的脫節,使得學生雖然達到了畢業的年齡卻沒有做好就業的準備。

同時也要讓父母明白,不要隻盯著別人的高薪,要看到別人背後付出的努力和艱辛。能力與學曆無關,中國有句俗話說: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當發財致富的機會剛剛出現時,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立即看清.多數人膽子小,缺乏闖勁和拚勁,等看清楚了時,機會已經過去。該發財的人已經發了財,剩下的人隻好望錢興歎。而最能成為億萬富翁的人,是那些在發財時機根本就沒有出現的可能時便開始幹的人,這才真的是膽子大。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比的就是速度,步子慢了肯定會落後。改革開放初,國家一再提倡大家“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當時,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聽見了這句話,但是隻有那些動作快的人捕捉到了商機,成了富豪,他們不一定有學曆,但他們有智慧,也肯努力。

想要擺脫不必要的壓力,就必須麵對現實。隻有在實際生活中獲得滿足感和認同感,才能拾起久違的自信,而自信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許多事不能如願以償。心理素質,好的豁達開朗,沉著應對,於是成功了;心理素質差的,煩惱纏繞,難以自拔,於是倒下了。

小貼士

能力決定你的薪水

雖說學曆多少影響著畢業生剛參加工作時的收入水平,但過了一定時間後,個人能力逐漸顯現,能力就成了影響收入的主要因素,這是因為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缺乏工作經曆,對其個人能力較難判斷,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後,能力高下即能從工作中體現出來,而這直接決定著個人能給公司帶來多少效益。

現在大學文憑不再是高薪的通行證,在大學生數量逐年猛增,就業大軍洶湧而來的背景下,這句話對於每一位大學生來說,似乎顯得有些沉重。很多大學生對職場薪水的認識仍然還是停留在過去國家對大學生實行統包統配、“高學曆等於高薪”的觀念上,這無疑是錯誤的。

隨著用人機製的不斷完善和成熟,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評價也日趨理性,即更注重於個人的實際能力。因為充其量文憑隻不過是說明一個人曾經受過的教育程度而已,並不能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真實能力。對很多招聘單位而言,一個崗位如果本科生能勝任就不一定要用研究生,否則,不但對求職者來說是浪費了資源,而對用人單位則極有可能是得不償失。如某招聘人員就表示,高學曆者往往更容易眼高手低,有野心而沒有耐心,最終的結果是雙方不歡而散。

實踐證明,從基層做起並不會因此而扼殺了自己的才幹,恰恰相反,是不少人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因為從基層做起,既是考驗一個人的心理素養,也是最能鍛煉人的地方。如在英國讀MBA的入學條件就有這樣的基本要求:大學本科畢業,兩年以上工作經驗。其目的就是強調求學者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鍛煉時間,才能從“管理”的一個高度到另一個高度的提高,避免“從理論到理論”的紙上談兵。而實際工作中不少踏實肯幹的人最終“從士兵到將軍”的經曆也是最好的證明。

人才市場的競爭,無非就是知識的競爭。能力才是決定薪水的唯一標準,也應該成為每一個求職者的共識,大可不必對“學曆與薪水”兩者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而耿耿於懷。

在當前越來越流行崗位測評的年代,公司內部的薪金代表的是所處崗位的重要性以及個人未來發展空間是否廣大。薪金應該包括非現金收入,主要有公司培訓、休假、社會美譽度等。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應該更看重非現金收入部分。很多知名公司招聘時非常看重求職者的經曆,有過大公司曆練的人素養就會不一樣,這給求職增加了獲勝的籌碼。因此,求職者應做好職業規劃,對於第一份工作是要看收入,但更應重視工作中能力是否提高、知識是否增加,這是最寶貴的財富。因為薪水高低最主要的就是看一種稀缺性,看工作的不可替代性。

妻子總拿自己和別人比

行為表現

到了中年時期還處於工薪一族的人,往往要承受許多來自各方麵的壓力。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領導,唯恐哪個照顧不周到。天天工作累,心也累。麵對家人的埋怨隻有消極的不理會,時間久了,做什麼也提不起勁來,甚至出現一些疾病。

生活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