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緩解來自親屬的壓力(1)(3 / 3)

“一隻螳螂要給一隻雌蝴蝶介紹對象,見麵時發現對方是隻雄蜘蛛。見麵後螳螂問蝴蝶‘如何?’,‘他長得太難看了’,‘別看人家長得醜,人家還有網站呢’。”

“嗬嗬……”程序員傻笑。

忽然她又問:“你有網站嗎?”

請人幫忙不要強人所難

行為表現

有的人在請親戚朋友幫忙的時候,太過於關注自己而忽略對方的感受與能力,當別人表示出猶豫的時候,還強求人幫助,就會使對方左右為難了,還會認為求助的人太過霸道,即使對方勉力為之,結局也可能會是尷尬的局麵。

生活案例

小李最近遇到點兒麻煩事,想請一個親戚幫個忙,為此,他頻繁地往親戚家裏跑,尤其在下班和休息日的時間,也不管人家願意不願意,在親戚家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和親戚東拉西扯套近乎,親戚總是在言談間推托自己沒有能力辦成這件事。雖然在談話中笑臉相對,但是事情終歸是沒有辦成,反而親戚間的關係更顯生疏了。

這件事情讓小李感到很奇怪,這麼多天下來按說陌生人也應該混熟了,事情應該很好辦才對,就算辦不成,也不應該有反作用,但結果卻很讓人失望。小李以為軟磨硬泡套近乎就能獲得親戚的好感,事情會好辦些。殊不知,這種行為不管有心無心都有“咬人不撒嘴”之嫌,會使人很不耐煩。

心理診治

強人所難是辦事過程中的另一大禁忌。托人辦事要考慮到人家是否能辦得到,如果人家誠心誠意向你表示他愛莫能助,就不能強求人家非給你辦成不可。有的人做什麼事都隻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根本不在乎別人有什麼困難,一旦自己有事相求,就要求別人非答應他不可,不然,就像人們說的,“王八咬人不撒嘴”,非得鬧出個結果來。這種做法是求人辦事的大忌。

求人辦事絕對不能強人所難。如果對方不願幫忙,也不能因他不幫忙就讓他難堪。他不願意肯定有不願意的理由,求人者就應該體諒對方的難處,另想辦法。如果對方有顧慮,就應給他充分的考慮時間,千萬不能因對方一時沒有答應便意氣用事,強人所難。意氣用事的做法,就是不講分寸,是托人辦事時最為忌諱的。當你有事需要求人幫忙時,朋友當然是第一人選,可你不能不顧朋友是否情願。所以,你對親戚朋友有所求時,應該采取商量口吻講話,盡量在朋友方便或情願的前提下提出所求。提出讓他人為難的要求不外乎兩種結果,一是遭到對方的拒絕。每個人辦事都會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沒必要為了別人而讓自己為難;二是因為可能這次滿足你的要求,但這是最後的一次,以這次幫忙徹底回報了你全部的人情,關係很可能從此發生轉折或終止。每個人都不是萬能的神,能力都有限,提出他人能力所不及的要求,是對他人的傷害。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以自然為宜,雙方都覺得沒有壓力,這才是人際交往的理想境界。提出讓別人為難的要求,說明你對別人的期望要求過高,這本身就是一種壓力。

同時,你的要求令他為難,說明你以前的付出還沒累積到可以提這個要求的時候。一棵樹上結滿了李子,李子成熟時味道甘美,可你非得在李子剛剛成型時就要吃,那嚐到的滋味肯定是苦澀的。人際關係如同我們培育的果樹,過早地摘取果實;既費了自己的心血,又嚐不到果實的美味,所以萬事不可強求。

同樣,一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無論做什麼,都要量力而行,適度而止。幫助別人本來是好意,但是如果許下承諾,又事與願違,就會心中不快了。承諾,對於被承諾的一方,是一份期盼、一種等待。對於承諾的一方,是一句誓言、一種責任。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有責任感的,答應的事情,一定會盡力去做到——這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尊重自己的人格和信譽。反之,如果不能實踐自己的承諾,就會讓人產生沮喪和焦慮等負麵情緒,甚至對自己的能力和信心也產生懷疑。

我們需要幫助別人。通常,在我們情緒穩定、心境平和的時候,都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到別人。這並不是說我們有多麼的“雷鋒”,多麼的助人為樂,而是感覺:幫助別人也會滿足自己,“授人玫瑰,手有餘香”吧。但是我們不能輕易許下承諾。答應的事情要盡力去做,不能打包票的,就不要誇下海口。有時候默默幫助,要比事先承諾有用得多。

生活感悟

做事要量力而行

有個地主去拜訪一位部落首領。首領說:“你從這兒向西走,做一個標記,隻要你能在太陽落山之前回來,從這兒到那個標記之間的地都是你的了。”太陽落山了,地主沒有走回來,因為走得太遠,他累死在路上了。貪心人之所以沒能回來是因為貪。然而,現實生活中還有一些人,他們不貪,可是也沒能走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