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緩解來自父母的壓力(3)(2 / 3)

在年初,他給自己製訂了年度計劃:收入突破10萬元,升職一級,結婚成家。誰知眼看要過年了,他不但升職、加薪無望,而且與女友的交往也亮起了紅燈。再想起去年過年回老家探親時準備了五六千元錢,誰知還是不夠。今年又有新添的人口,光侄子侄女就有十多個,壓歲錢每人起碼一百元,怎麼說也得給眾多長輩買禮物,還要給許多朋友的孩子紅包,眼看又要過年了,曉剛越想越發愁,越想越鬱悶。他感到萬分失意,害怕回家見父母,甚至害怕過年。

心理診治

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調低自己的期望值。年初時不要把個人目標弄得過高,要酌情調整。轉換視角做總結。過年了,與原來的目標對照也許沒有大收獲,但換個視角看還有平安,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除事業外,親情、友情、愛情,興趣、愛好、健康等都足以支撐心靈,然後進行優勢比較。必要時以自己的優勢與他人相比,獲取心靈慰藉,最後確定新目標。這是心理補償的好辦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追求的目標,但是把目標訂得太高,很可能達不到而產生沮喪。不少人期望完美,卻很難獲得滿足,因為完美是一個不可能且不必要的夢想。試想,如果生活中一切都是完美的,那生活中也不會有任何困難和挑戰,或許一時片刻你會說太好了,過些時日你絕對會感到生命枯燥乏味。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無可避免地麵臨一些競爭,如考試、工作等;但是競爭的價值如果被過分誇大或扭曲,其造成的結果絕對是傷害,傷害自己和傷害別人。其實,社會的進步和繁榮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礎上的,即使有競爭也是良性的,而過分強調競爭,使競爭惡化,對個人和社會都隻有損失。父母常無意間助長競爭的觀念,言談中拿孩子相互比來比去,這無疑給子女造成壓力。人需要有適度的野心,這是一股衝勁、一個追求進步的動力。但是如果野心過度,對自己和別人的表現永遠不會滿意,所得到的後果自然隻有沮喪。

父母對子女的成長總有或高或低的期望,大多數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將自己滿腔熱情的希望寄托在自己子女身上,試圖通過子女來實現自己的抱負,以證明自己本不是無能之輩,隻不過當初條件受限製而已。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但是這些期望往往沒有基於分析子女的實際能力,導致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過高,在強大的思想包袱麵前,子女會產生較大的情緒反應。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其實就是對子女施加的壓力,壓力太大了或太小了以及沒有壓力都會毀了子女。父母期望壓力太大的子女通常存在著某些情緒或情感問題,而這些情緒或情感問題往往是子女工作的動力之一,但往往也反過來影響或阻礙子女工作。這些情緒和情感發展過程一般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焦慮與恐懼

了解到父母無限美好的期望之後會擔心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困擾心緒的擔心與壓力會漸漸地形成焦慮,不斷地焦慮會使自尊心與自信心受挫,增加失敗感和內疚感,從而形成緊張不安,並帶有恐懼情緒,這種過度緊張往往會使人終日處於惶惶不安之中,注意力不易集中,幹擾學習和工作所必需的一些能力的發揮,如記憶能力、組織技能等,這樣的人往往敏感、多慮、缺乏自信心,在生理上,常因此出現睡眠不好、做噩夢、講夢話、食欲不振、心跳多汗、尿頻、便秘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