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貼士
與人交往要消除自卑心理
嫉妒者多數自卑。自卑是自我評價過低的消極心理。自卑者大多性格內向、懦弱、抑鬱,對外界的評價極度敏感,對自己所處的地位持一種反常的自我認識。其主要表現是:說話猶猶豫豫,辦事縮手縮腳,缺乏應有的氣魄和膽量,常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出現焦慮、壓抑、淒涼、孤獨、恐懼、失望乃至輕生的情感。自卑嚴重壓抑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使個性得不到顯露,精神苦悶,領略不到生活的樂趣,易動搖對事業的信念,終生庸碌,一事無成。那麼怎樣才能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礙呢?
1.要正確認識自我
分析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及環境條件,理智地找出產生自卑的根源。不誇大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勢,確定具體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目標,加強彌補缺陷方麵的鍛煉,謀求自身的發展,變自卑的壓力為發揮優勢的動力。比如你的容貌不美或體型矮胖,就不和別人在長相上比高低,而把精力放在比才華、比成就、比貢獻上。這樣,揚長避短,相貌上的缺陷就不可能引起你的自卑了。
2.要樹立信心
高度的自信意味著一個人對自己的尊重。對自己采取肯定的態度,相信自己的能力,要在集體活動中自我暗示:我並非弱者,別人能做到的自己同樣能做好。認準了的事,要持之以恒,幹不好不罷休,經常保持競爭勇氣,變自卑為自信。
3.要熱心交往,廣交朋友
別人對你的態度是你對別人態度的反饋,能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關鍵還在自己。要有意識地加強與周圍環境和人的關係,多參加集體學習、討論、旅遊、舞會等活動,使自己與別人協調一致。這樣,既可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又可克服自卑情緒,增強自己對挫折的承受力。
寬容才能贏得好朋友
行為表現
有些人與朋友發生分歧,若朋友未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或有什麼過錯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情,就懷恨在心。但怨恨隻會加深朋友間的誤會,影響友情,而且還會擾亂正常的思維,引起急躁情緒。
生活案例
李剛由於好友魏明在自己的公司電腦上做了手腳,使他損失了幾十萬元,心中一直憤憤不平,盡管魏明受到了法律的製裁,但李剛還覺得不夠。出獄後,魏明覺得對不起李剛,幾次打電話向李剛道歉。李剛一聽是魏明的聲音,不容分說立刻將電話掛斷。李剛的妻子知道後,數次勸他應該寬宏大量,何況魏明是電腦專家,對他的生意很有幫助。李剛經過深思,覺得妻子說的有道理,可是每次拿起電話來他心中就想起那幾十萬元,又想起魏明曾偷盜過那些錢,使他的生意差點垮掉,於是又放下電話,長歎一口氣。一個多月過去了,李剛總是處於這種矛盾中,一會兒覺得應該原諒魏明,畢竟他是個電腦專家,曾經幫助過自己;一會兒又想,難道你要原諒傷害過你的人嗎?不行。兩種想法讓他心力交瘁。
最後,由於妻子的勸說,李剛終於鼓起勇氣,給魏明打了一個電話,告訴魏明明天可以到辦公室見他。第二天,他們談得很順利,李剛還決定再次聘請魏明到公司工作,他對魏明說:“我相信你不會再辜負我。”後來,魏明對李剛的公司盡心盡責,使公司的生意越來越紅火,而他和李剛的友誼也越來越牢固,倆人成了真心的知己。
心理診治
朋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抗拒的一個詞。並不是每個人都功成名就,但是每個人都希望能有朋友。朋友有很多種,有點頭之交的朋友,有吃喝玩樂的酒肉朋友,有因共同利益捆綁而成的利益朋友。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可以填補精神上的空虛、驅趕精神上孤獨的朋友。當我們遭遇不幸和痛苦時,他們可以和我們一起分擔;當我們孤獨無助時,他們可以星夜兼程,不遠萬裏,向我們伸出一雙堅實的手。他們在我們麵前無拘無束、毫無戒備,大家可以常聚在一起侃大山、聊家常、談事業,說什麼都會非常愉快。
朋友之間,一般都有一些共同愛好,如打球、唱歌等。但是朋友之間也會產生各種分歧,對這些分歧我們要區別對待。由信仰分歧、觀點分歧、行為分歧而引起的友誼挫折,這種挫折比較複雜,因為有些分歧是帶有原則性的,而有些則無原則性,有時這些分歧又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因而就使得朋友間的友誼時離時合,也可能會導致友誼的中止甚至反目為仇。所以對待分歧和挫折要認真區分。人們的生活習慣、交際方式等行為分歧在現實生活中是較常見的,有的人喜歡安靜,有的喜歡熱鬧;有的喜歡讀書,有的喜歡打球。這樣的分歧隻能求大同存小異,大可不必遷怒對方,如果發現對方行為的動機不純,表現出低劣人品時,那就應該批評勸告,乃至中止友誼。如果能說服對方,則還可以保持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