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周少主禪位宋祖(2 / 2)

這時,有人報告說河東的劉鈞勾結遼兵入侵,恭帝於是命令趙匡胤領兵抵禦。當時,皇帝年幼,國家麵臨危機,朝廷內外開始有了推舉趙匡胤為皇帝的議論。軍校苗訓在營中看到東北方向,太陽下麵又出現了一個太陽,兩個太陽的黑光相互激蕩,他驚恐萬分,指著說:“這是天命所歸啊。”

黃昏時分,趙匡胤的軍隊到達陳橋驛。軍士們聚集在一起商議說:“主上年幼體弱,我們奮力殺敵,又有誰會知道呢?不如先擁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再去北征,這才是上策。”眾人都表示讚同。當天,他們齊聲高呼,紛紛袒露手臂表示擁護,圍繞在趙匡胤的住所周圍,等待天亮。而趙匡胤喝醉了酒,躺在床上,對此一無所知。

等到天色微微發亮,軍士們都穿著鎧甲,手持兵器,徑直來到趙匡胤的寢門外。趙匡胤醒來後,驚慌地詢問發生了什麼事。將領們回答說:“我們沒有君主,願意擁立太尉您為天子。”趙匡胤驚訝地起身,披上衣服,將領們一起將他扶出房間,給他披上黃袍,然後高呼萬歲,紛紛下拜,又扶他上馬,簇擁著他返回汴梁。趙匡胤此時想要拒絕已經不可能了,於是他拉住韁繩,對將領們發誓說:“你們擁立我為天子,如果能聽從我的命令,那就可以。否則,我不會當這個天子。”眾人都下馬跪下說:“我們願意聽從您的命令。”趙匡胤說:“少帝和太後,我曾經向北朝拜侍奉過他們,你們不得驚擾冒犯。公卿大臣們,都和我地位相當,你們不得侵犯欺淩。朝廷的財物和府庫,你們不得擄掠搶奪。聽從命令的,重重有賞;否則,就誅滅全族!”眾人都連連稱是。

於是,趙匡胤整頓軍隊,從仁和門進入汴梁,軍隊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當時,周侍衛指揮使韓通,打算率領眾人抵抗趙匡胤,卻被軍校王彥升殺死,他的妻子兒女也慘遭屠戮。趙匡胤退居公署後,宰相範質、王溥到崇元殿召集文武百官。到了傍晚,官員們都已到齊,但是還沒有禪讓的詔書。翰林承旨陶穀從袖子裏拿出了他事先撰寫好的禪詔,於是就用了這份詔書。詔書說:“上天生育了百姓,為他們設立了君主。兩位先帝推讓皇位,三位先王順應時勢進行變革,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我這個微不足道的人,遭遇了國家的不幸,人心已經背離,天命有了新的歸屬。我告訴你,歸德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稟承著上天賦予的聖明資質,擁有神勇威武的謀略。他輔佐我們的高祖,功勞感動上天;侍奉世宗時,他的功績也被銘記。他東征西討,百姓都渴望他的到來,他的功績十分顯著。天地鬼神,都享受著他的德行;百姓的歌頌和訴訟,都歸附於他的至仁。他順應天命,順從民心,效法堯帝禪讓給舜帝的做法。我就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心甘情願地成為他的賓客。啊,要敬畏天命!”

按照曆史記載,周朝一共有三位君主,兩個姓氏,曆經九年,宋朝興起。

宣讀詔書完畢後,宣徽使引領趙匡胤來到庭院,麵向北方,接受詔書。宰相們扶著他登上崇元殿,趙匡胤穿上皇帝的禮服,正式即位,史稱太祖皇帝。群臣紛紛朝賀,將周顯德七年改為建隆元年,把趙匡胤所領的鎮改為宋州歸德軍,定國號為宋。尊奉周恭帝為鄭王,封弟弟趙光義為殿前都虞侯,封趙普為樞密直學士,建立太廟,追封自己的祖先,尊奉母親杜氏為皇太後。

當天,太祖皇帝舉行太平筵宴,大宴群臣。從此,文官武將人才濟濟,彬彬有禮,布滿朝廷。朝廷上有堯舜時期的風氣,百姓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華山隱士陳摶聽說宋朝取代了周朝,高興地說:“天下從此安定了!”關於宋朝的傳承,這裏就不再過多記錄了。逸狂寫詩道:“五代幹戈未息肩,亂臣賊子混中原。黎民苦怨天心怒,胡虜交馳世道顛。點檢數歸真命主,陳橋兵變太平年。黃袍丹詔須臾至,三百鴻圖豈偶然。”後賢也有詩寫道:“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複見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裏舊山川。”麗泉寫詩道:“幼主無知社稷休,臨危俯首做降囚,一朝帝業歸於宋,忍恥含羞入鄭州。”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