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總,這點我可以提,能不能通過不敢保證,我一定盡力。”
“公司你可是有份的。我後天去帝都,能不能一起?”
“這段時間,我還真走不開。我先電話和萬隆總經理廖大民說一聲,你直接找他談,有什麼情況我們電話溝通。”
和鮑錢通話結束,應林給廖大民打電話,把鮑錢VCD項目前景講給他聽,判斷VCD很可能成為消費熱點,商場可以多關注各地VCD廠家。又說了鮑錢要求經銷商現款提貨的情況。
廖大民果然擔心現款提貨,萬一賣不出去怎麼辦,還有容易產生商品積壓問題,還會引起其他供貨商的連鎖反應。廖大民明顯不樂意,直覺應林要求很過份。
應林本意隻是提醒廖大民,鮑錢有這樣的要求,沒要求廖大民一定要照做。沒理解廖大民的心理。對廖大民的不爽,完全沒反應。
應林再說了鮑錢希望‘月結’的情況。廖大民覺得‘可以考慮’。
“廖總,要不然這樣子,相應讓鮑錢在價格上多讓步,價格要比總經銷商低。你看呢?”
“好,應林,那我就這麼辦,我親自和他談。”廖大民因為剛才拒絕,有個台階趕緊下,信誓旦旦向應林保證會親自和鮑錢談。
應林心理‘咯噔’一下。不好,廖大民誤會自己施壓讓他滿足鮑錢要求,誤認為自己給他下指導棋。自己真實意圖是想給雙方一個合作共同發展的機會。應林和鮑錢關係還沒達到這種地步,至少還沒與廖大民、廖文化關係深。
應林撓撓頭,多做解釋也沒用。早知道讓林昭然來說了。
等林昭然回來。應林將與廖大民打電話的過程說給林昭然聽。
“應林,我們有投資鮑錢項目。誤會沒有澄清,可能廖大民會有膈應,甚至三家人會有不同解讀。誤會有可能會衍生出不好看法。我認為有必要和廖大民澄清誤會。把小誤會在萌芽階段掐掉。也能讓廖大民和鮑錢談判過程中,秉持立場。”
林昭然想得確實比自己周到。
“好,那由你來說。我真怕說錯話,加深他的誤會。”應林毫不猶疑同意。
林昭然拿起電話撥給廖大民。
“大民哥,我是昭然。我有個建議,你也斟酌。我們在加強品類管理的基礎上,重視品類的研究。我們都認可產品有生命周期,如果能提前判斷產品進入成長期,及早介入,將獲得更多利潤。成熟期產品需要采取相應的營銷策略。導入期采取試銷策略,衰退期則要縮減所占櫃台麵積。”
“好,我馬上布置。安排誰來研究比較好?”
“可以和大學機構合作。企劃部和采購部可以按幾大品類組成產品組,與研究成果對接。”
“可以,可以。我盡快安排,隨時向你彙報。”
“好,在給顧問組報告時,順便給我一份就行。我和應林看好VCD的前景,依據隻有直覺,請安排人員做市場調查。”
“應林今天有打電話給我。我有找生產第一台VCD的廠家了解情況,他們的產品在我們的櫃台銷售量很小。但他們描繪的前景不錯,經過一年多廣告宣傳,十個消費者裏至少有七八個人知道VCD是做什麼的。當然限製條件也很突出,主要是價格還太高和可提供播放的盤片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