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總兩手一攤,沒證據,不外乎省科技廳和省上公司李總。
焦仁和問廖文化,“怎麼辦?”
廖文化氣定神閑,“焦哥,不要著急。鬧一鬧也好。啟明公司廠房是租的,生產線也沒什麼有價值的機器,最值錢是那些存貨。你讓孫總想想辦法,過兩天讓監督組到現場評估。隻要這關一過,操作規範,別人自然沒什麼話說。至於品牌,啟明從沒打過廣告,有什麼品牌價值?銷售隊伍不能算錢吧。所以我們不怕評估。”
焦仁和心想,對呀,啟明真正值錢東西在與銷售隊伍,以及品牌,不過品牌僅限於購買設備的客戶認可,誰讓啟明公司售後服務做得好,隨叫隨到呢。其他東西不要也罷。
廖文化接著說,“胡監督員的事,有位朋友知道點他的往事,估計能搞定。先放放,安排監督組到啟明公司現場評估是一道對我們有利的程序。”
“啟明公司孫總先前打來的五十萬經費,花得差不多了,本以為可以剩點,被王八蛋給鬧的。我讓孫總再出點血,好好做做胡監督員的工作,全靠你了。”
廖文化和省裏關係通完電話,“搞定。”
應林心想夥伴們都在成長,應梅野蠻生長,都能到自個做生意地步。平時沒注意,接著關注應梅的成長,注意到廖文化也有很大成長。電話裏十分自信,邏輯清晰,思維嚴謹,謹言慎行,不動聲色把事情辦妥。應林忍不住揶揄廖文化,“文化,指點江山感覺怎麼樣?”
“嗨,以前不清楚你們的辛苦,老覺得事情很容易,不懂得你們在背後幹多少事情。運作啟明項目,才清楚其中的艱辛。要謝謝然然和你。”
啟明公司管理團隊擺出一副歡迎指導監督架勢,請監督組到工廠,開放所有場所,供監督組考察評估。
空蕩蕩的廠房,孤零零幾台機器。
幾位工人繪聲繪色講起生產困難,顧客挑剔,競爭對手的強大。讓人心生同情。
有位監督員問起,“你們廠裏都沒有存貨?”
“我們按合同生產,前幾天剛好把一批貨發出去。現在得等客戶訂單,在采購生產。”孫總眉頭緊緊,不敢絲毫放鬆,偶爾才露點賠笑笑容。
焦仁和混在人群中,笑逐顏開。
胡監督員一臉嚴肅,卻一句話都沒說,直到監督組在會議室合議,他才冒出一句,“按今天看到工廠的所有資產,估算二十萬都不到。”
“是呀,看來改製買斷價格還有點溢價!”一位監督員笑著說。
“我看改製沒什麼問題,即使讓其他公司來經營,也不可能出更高價格。市裏改製文件已經下達,不宜再拖,不如讓他們盡快實施。”
監督組一片和諧聲。大家也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這麼丁點小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