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接風時,焦仁和大致介紹項目情況。
標的公司是科技局的企業,為了備用電源項目成立集體企業,啟動資金五十萬,研發生產小功率備用電源,同時代理歐美中大功率的產品,年銷售額超過兩千萬。有三家競爭,一家省上企業,一家原管理團隊,前********親孫子為主,第三家是我的企業。
焦仁和處於競爭劣勢,才想到引進廖文化力量,以求增加勝算。
焦仁和引進外援,競爭對手也沒閑著。
“孫總,那兩家公司真卑鄙。我們累死累活,把公司拉扯成這樣的規模。這倒好,他們來撿現成。”啟明備用電源公司張副總對於省上公司、焦仁和中間插一手,很是氣憤。
國企改革風潮開始時,張副總和孫總嗅到機會,開始在科技局做工作,費九牛二虎之力把上上下下的關係疏離一遍。
開始時,局長、副局長不置可否。孫總讓張副總從中層幹部工作做起,不知道吃過多少頓飯,才打聽到局裏傾向賣掉,讓先提一個方案。
孫總請爺爺幫忙,出麵請局長吃飯,搞明白局長想賣掉啟明公司,作為科技局下屬改製探索,並作為先進典型上報。孫總知道局長在跑升遷,需要拿得出去工作成績。
孫總、張副總做的方案方方麵麵的利益都考慮到。承諾局長、副局長退休後,到私營啟明公司做顧問,中層送出國旅行機會,普通工作人員給一筆獎金。
這一切工作花費快一年時間,快瓜熟蒂落。消息泄露,一下子引來眾狼窺探。省上公司和焦仁和出麵競爭,不好的方麵是競爭對手強勁,好的方麵是眾多覬覦者被嚇退。
現在隻剩下三家爭奪。紛繁複雜局麵逐漸厘清。得想辦法在與省上公司、焦仁和競爭中勝出,才不會為人作嫁衣。
計將安出?
孫總審視手上牌,基本傾囊而出,最大優勢反而在於啟明公司最大價值在於銷售隊伍,每年數千萬銷售額都是銷售人員拚命取得,公司沒有固定資產可以變現,所取得的專利屬於低端產品,也沒法變現。銷售人員中有不少孫總的親信,他自信把控得了銷售隊伍。焦仁和有所滲透,可能有幾位銷售人員會為其所用。經過觀察和約談,孫總確定幾位高層沒有叛變,仍然和他站在一起,至於少數中層掀不起多大風浪。
聯合一家,讓另一家先出局呢?越想越覺得唯有踏出這一步,方能繼續推進。
孫總下定決心,從中選一家合作,把另一家踢出局。
孫總判斷省上公司打醬油,有棗沒棗打三竿,而焦仁和有點認真要拿下啟明公司。形勢一旦判定,孫總主動出擊,先拜訪省上公司李總。孫總試探到李總對電源行業並不熟悉,對啟明公司今後運營有種盲目樂觀。一旦李總拿下啟明公司,估計會轉讓給他人。
孫總又拜訪焦仁和。盡管焦仁和沒有電源行業從業經驗,但收集信息比較完備,對行業發展趨勢有一定前瞻。
兩難。
省上公司打醬油,投入資源少,容易放棄。不過省上公司得到啟明,完全可以商量購買,隻是價格鐵定不便宜。
焦仁和著力甚多,不容易放棄。隻要看到拿下啟明公司機會,會咬著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