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番外(1 / 2)

這一年春天,寶釵再次坐上了花轎。

鶯兒穿了新衣喜氣洋洋的跟在花轎旁邊,前麵是吹吹打打的樂手,後麵是寶釵的全部身家——十二抬嫁妝。

轎外鶯兒的笑容和轎內寶釵的眼淚好似同一棵樹上結的不同果實。

鶯兒高興,再也不用擔心以後會流落街頭乞討為生了——這時寶釵的積蓄已經很少,早已雇不起最便宜的短工,若非有媒婆上門,言道有一個老爺死了正妻,要娶一個年輕漂亮知禮的姑娘進門做大房,隻怕寶釵和鶯兒兩個這時正給人家做漿洗的活計掙口飯吃呢。

一個孤女毫無依靠,且身無長物,小本生意做不得,怕拋頭露麵惹來禍事,省吃儉用總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

那日忽有媒婆上門來,說那個老爺雖然年紀大了點,但是長相極好,又會疼惜人,家中雖然已有數個兒女,但是嫁過去就是大房,都得管她叫媽。又說那個老爺以前做過大官,後來雖然不做官,但是家中產業頗豐——雖則這個“產業頗豐”在見過世麵的寶釵眼裏就是個笑話,不過已經快要精窮的寶釵也顧不得那許多。

直到交換庚帖那日,寶釵才吃驚的發現,那個做過大官產業頗豐的老爺竟然是以前經常往賈府去巴結的賈雨村!

算起來賈雨村是賈政那一輩的,而且他曾做過黛玉的先生,比寶釵足足長了一輩。

寶釵立時心亂如麻。媒婆見事不對,以為寶釵是看了庚帖嫌棄賈雨村年紀大,忙勸道:“別看這位老爺大了些,不過身體還好著呢!家中有錢有糧,還有服侍的下人,姑娘等你嫁過去那是享了福了,什麼都不用自己動手,自有丫鬟下人替你做!”

鶯兒撇嘴道:“我們姑娘以前也是大戶人家的,見過的世麵比你多!”

那媒婆聞言忙道:“是是是!是我說錯了,不過要我說呀,這位老爺可比那街頭的窮秀才好得多了!”

街頭窮秀才是曾經托了鄰居向寶釵求親之人,家中隻有破屋兩間,平時手無縛雞之力,隻靠開了一個小小私塾為生。

寶釵決斷極快,隻是稍稍權衡利弊就幹脆利索的交換了自己的庚帖。

那賈雨村雖說號稱是賈家旁支,不過攀附權貴之人大多隻是說說而已,官場上的關係若是同姓便自稱同族,若是同省便稱同鄉,還有同年等等,都是做不得數的,賈雨村想來早已知道自己的身份來曆,此事就不消自己關心了。

事既已決,寶釵隻安心備嫁,雖然此時身上銀錢不多,但是住的小院子卻是那時買了下來的,這會子轉手賣了還可湊些嫁妝。可是即便如此,寶釵出嫁的那十二抬嫁妝有一半還是虛抬。

賈雨村的住處在京城西邊的鬧市區,三進三出,算的是那一帶的好宅子了。寶釵下了轎便被紅綢子扯著跨了火盆,過了一個小小的院子便是正廳,拜過天地被人簇擁進了後院的正房。

因是續娶,客人並不多,大多是街坊鄰居來看熱鬧的,賈雨村在眾人的起哄聲中把寶釵頭上的蓋頭掀起。寶釵便看見一個頜下留著長須、直鼻方腮的中年男子,臉上皺紋不多,鬢邊卻已盡是白發,身材既高且胖,看上去倒像是個大官——這便是賈雨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