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幢小樓雖然距蔣夫人所居住的“鬆廳”隻有一百米遠,但是,“鬆廳”在黃山別墅的地麵上,而蔣光頭的“雲岫樓”則建在一座山坡上。平時蔣光頭如果想到蔣夫人的“鬆廳”來,他必須要一個人步下百餘青石台階,才可以來到地麵的“鬆廳”。而他與蔣夫人也並不是每天都有接觸,所以,蔣光頭對近在咫尺的蔣夫人染上吸煙的毛病並不了解。一直到蔣夫人對香煙已經有了一定依賴性的時候,有一天蔣光頭下山走進夫人的“鬆廳”,忽然聞到了一股刺鼻的煙味。於是蔣氏急忙詢問其因,這才發現原來是蔣夫人在病中熬不過,以吸煙來緩解難言的奇癢。
當時蔣光頭很為夫人在患病時又染上了煙癮而感到惋惜。在他苦勸蔣夫人下決心戒煙之後,再向她身邊的侍衛追問夫人染上吸煙的原因,這才發現原來是一個她身邊女侍有吸煙的惡習。於是蔣光頭盛怒之下,下令把那個“教唆”蔣夫人吸煙的女侍解雇了事。
蔣夫人雖然知道蔣光頭從心裏討厭吸煙,她也知道吸煙對保健極為不利,可是,她仍然無法戒掉當時被她視為“提神佳品”的香煙。這種習慣一直到了台灣也沒有改變。
抗日戰爭時期,美國《時代》和《生活》雜誌的著名記者安娜麗·賈克貝女士,來到當時的陪都重慶進行采訪。蔣夫人早在多年前就在美國結識過她,於是有一天在采訪結束以後,蔣夫人親自宴請這位女記者吃飯,當時她們在重慶一家不知名的小酒店裏吃午飯。席間,蔣夫人忽然發了煙癮,她從自己的小挎包裏,取出了兩支香煙請美國記者來吸。賈克貝正想吸煙的時候,忽然發現酒店的牆壁上貼著一張標語,上寫:“愛國的華夏人不吸煙,耕地要為抗戰生產糧食!”於是,賈克貝謝絕了蔣夫人遞上來的香煙,可是蔣夫人居然照吸不誤,她對美國女記者不以為然地說:“這都是給老百姓看的。”賈克貝從華夏返回美國以後,竟然以《蔣夫人在重慶酒館裏吸煙》為題,報道了蔣夫人喜歡吸煙和她在酒館麵對牆壁上的宣傳標語所說的話。蔣光頭看到美國報紙以後,對蔣夫人大發雷霆,要求她必須馬上把煙戒掉,可是蔣夫人不但沒有戒掉,而且從此吸得更加勤了。後來蔣光頭拿她也沒有任何辦法,一直到台灣生活以後,蔣夫人還是這樣吸煙,隻是她從此不敢在蔣光頭的麵前吸煙了。隻要蔣光頭不在場時,她依然照吸不誤。
關於蔣夫人喜歡看電影,在許多知情者和當事人的回憶錄中,幾乎隨翻可見。蔣夫人喜歡看電影,與她早年在美國的生活習慣不無關係,那時候蔣夫人最喜歡看的就是美國好萊塢的電影,甚至到了發癡入迷的程度。
上世紀二十年代蔣夫人在上海生活期間,正是華夏電影最盛行的時候。作為受過國外高等教育的蔣夫人,她對國產電影的喜歡程度始終無法替代當時在國內尚未全部造成聲勢的美國好萊塢電影。不過蔣夫人的確是一個“電影迷”,特別對美國大片更是有片必看,由於她對英語的嫻熟,所以即便那時尚未翻譯過來的美國原版電影,她也可以坐在電影院裏在沒有中文字幕的情況下即可看懂電影的內容,這在當時的舊華夏是極為難得的。
三十年代初期,蔣夫人和蔣光頭生活在一起,那時國民D的“勵誌社”已經成立了。“勵誌社”總幹事黃仁霖,就經常為蔣夫人調來一些她喜歡的美國原版好萊塢電影,專門供她在官邸裏觀看。當然,喜歡看電影並不是她的過錯,問題在於蔣夫人一旦看起電影來,就會像她打麻將和下象棋入迷時一樣,常常非要看得個昏天黑地才罷休。她喜歡熬夜的習慣就是這時候形成的。為了讓蔣夫人經常能得到新電影看,國民D的“勵誌社”裏還專設了一個電影股,這個機構在大陸時期,一個主要工作任務就是不斷為蔣夫人從香港和美國采購電影的拷貝,其中重點的采購目標就是美國好萊塢英文原版電影。這種電影送進南京的黃埔路官邸,放映的時候蔣光頭有些看不懂,蔣夫人就坐在他身邊用漢語為他作翻譯。盡管如此,蔣光頭還是喜歡看華夏的電影。在對電影的好惡方麵,蔣夫人和蔣光頭也像他們吃飯時一樣,一個喜歡西餐,一個喜歡中餐,彼此由於文化與修養的不同,所以對電影的欣賞取舍也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