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2點,兩人開始吃午飯。蔣光頭吃米飯,再加幾樣可口的家鄉菜,每個禮拜還要吃隻燉母雞。蔣夫人則是以牛排、豬排為主食。在皮膚病發作期間,她隻喝牛奶,外加雞蛋。吃午飯時,是夫妻倆交流最多的時候,孫兒孫女及曾孫女是談話的主要內容。
來自浙江鄉紳家庭、受過“武士道”精神教育的蔣光頭與出生於豪門望族、受過洋化家庭熏陶和標準美式教育的蔣夫人在生活習性上自然有很大距離,不過,長期的夫妻生活倒使他們能相互容忍、體諒,更多的時候是蔣光頭向蔣夫人讓步。
蔣夫人會抽煙。但蔣光頭上世紀20年代初就酒、煙、茶不沾。他尤其反對自己的下屬特別是軍人抽煙。他有個邏輯:會抽煙的人必然會逮著機會就抽鴉片,抽了鴉片不是敗家喪產,就是想辦法巧取豪奪,到最後身家性命難保。因此,蔣光頭的下屬,除了陳布雷外,誰也不敢當著蔣光頭的麵抽煙。
蔣光頭知道蔣夫人抽煙,盡管沒有明確地反對,但蔣夫人對此還是謹慎小心,一是絕不當著蔣光頭的麵抽煙;二是絕不在大庭廣眾特別是參加重要活動時抽煙;三是在自己的書房和私人小範圍的聚會時抽完煙去見蔣光頭之前,要洗盥一番,去掉煙味;四是隻抽女性抽的那種清香柔和型的香煙。正因如此,蔣光頭從來沒有因為抽煙的事與蔣夫人發生過口角。
年輕時代的蔣夫人喜歡跳舞,從小就在美國長大的蔣夫人,對跳舞頗有嗜好,不足為奇。自從同生活刻板、了無情趣的蔣光頭結婚後,情況就有些不同了。因為跳舞也曾引起過夫妻間的一些矛盾。但到台灣後,這樣的糾葛就再也沒有發生過。一方麵蔣夫人年過半百,對跳舞的熱情不複當年;另一方麵,蔣光頭絕對不允許在士林官邸搞什麼舞會。他們一輩子也沒有培養出這種共同興趣。
眾所周知,吸煙有損健康,特別對一些常見的肺病和肺癌可以構成直接的誘因。作為曾經留學美國,從小就受過高等教育的蔣夫人來說,她不可能不懂得嗜煙對於人體的危害。既然如此她為什麼還染上了煙癮,甚至這種煙癮一直到台灣生活期間還仍然頑固地堅持著呢?這其中也有一段不為外界所知的小插曲。
蔣夫人青春年少時並不喜歡煙酒。她的家庭由於是當時上海的名門,也根本無人嗜好吸煙。她的兩位胞姐,無論是嫁給孔祥熙的宋靄齡,還是嫁給孫先生的宋慶齡,都是地地道道的大家閨秀。因此她當時不可能會有染上煙癮的家庭誘因。
蔣夫人染上煙癮,應該是在抗戰時期的重慶。當時她由於過不慣陰雲密布,隔三差五就有一場大雨的潮濕生活,所以身上生了隨時可以發作的蕁麻疹。最痛苦的時候,皮膚的發癢可以無藥能醫,而且她躺在四周鬆林呼嘯的“鬆廳”裏,有時會為了無法打發漫漫長夜的奇癢而徹夜不眠。在這種時候,她忽然發現身邊有一位女侍衣袋裏裝著一包香煙,當時她也顧不得那包香煙是中下層人士才肯吸的劣質煙草,便要過來一支叼在嘴上吸了一口。
有生以來從沒有吸過煙的蔣夫人,忽然感到這煙的氣味可以提神。她已經被蕁麻疹折騰得幾天幾夜不得安寧了,長期不能進入香甜睡眠狀態的她,在無邊的疲倦之中,忽然感受到一種多日沒有體會到的舒服。於是,蔣夫人就堅持把那支香煙吸完了。如果說她剛開始吸煙的時候,還不習慣於煙的辣味,甚至發出一兩聲嗆咳。可是自從吸了這支香煙以後,蔣夫人對香煙可以刺激神經的作用產生了濃烈的興趣。也就是從那天夜裏開始,蔣夫人開始學會了吸煙。她發展到一旦皮膚病發作,就派人下山為她買香煙的地步。
有時候她甚至不希望服用醫生給她的安眠藥,也一定要吸上一支香煙。這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嗜煙的習慣。蔣夫人身邊的侍從和女服務人員,幾乎無人不知了,可是,隻瞞著蔣光頭一人。因為在重慶的黃山別墅,蔣光頭住在雲岫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