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和學生李冬生【7】
--------------------------------------------------------------------------------
說起婚俗來,各地方差異真是太大了。在TJ市區與郊區僅僅隔著一條環城高速公路,習俗就有極大不同。
市區一般都是中午吃喜麵,下午接新娘、典禮,正式婚宴是晚歺。郊區則是早上天不亮就去接新娘,新娘接到婆家就典禮,正式婚宴是午歺。飯後送走娘家人,婚禮就結束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按郊區的習俗,隻有再婚的人才在下午接新娘,婚宴是晚歺。
此外,在TJ還有一條習俗:婆家去接新娘的人數必需是單數,這樣回來時加上新娘,人數便成了雙數。這叫“去單回雙”,吉利。如果婆家這邊去了雙數,回來時加上新娘,就成了單數。“耍單兒了!”這對TJ人來說就不吉利。
李冬生的婚禮之所以出現麻煩,正是基於這兩條沒有考慮周到。
一是下午去接。本來婆家這邊與娘家那邊父母都溝通好了,但娘家那邊有一位大姑奶奶事多:“怎麼能這麼安排呢?讓村裏人一看,還以為我們閨女是作填房呢?”這已讓這位大姑奶奶老大的不高興。
再一點人數,出問題了。本來安排是三個人去接的,臨出發時,李冬生的妹妹非要去,當時人多,誰也沒注意,他妹妹就上了車。這位大姑奶奶見接新娘的是四個人,立即火冒三丈:“這是怎麼回事?城裏人連這點規矩都不懂嗎?我看今天這個婚是沒法結了!絕不能讓咱閨女就這麼由他們接走!”
諸位有所不知:在TJ這姑奶奶的角色很厲害!一言九鼎。所謂姑奶奶,實際就是新娘的姑媽,她一發話,新娘的父母不敢不聽。交涉半天,這位姑媽就是不讓姪女上車。去接親的不是姑娘就是小媳婦,哪裏見過這陣勢,一時都傻了眼。其餘幾個人都是開車的司機,見不讓新娘上車,隻好站在院外邊等著。
我趕到時,就正處於這種僵局之中。
我進了門,見新娘盛裝在床、滿臉無奈,那姑媽怒容滿麵,新娘父母則是無比的沮喪。我久居TJ這裏的事也明白:實際上這位姑奶奶並非真的不讓走,隻是借題發揮,耍弄一番姑奶奶的威風而己。她隻是需要一個台階,隻要有人給了這個台階,她便不會再堅持。
於是我對新娘的姑媽說:“一看您就是這家的姑奶奶,是這個家的主事人。我是冬生的老師,特地代表冬生他媽向您來賠個不是。也別說,沒有他們這麼辦事的!這麼大的事怎麼能忘了禮節呢?也難怪您這姑奶奶不高興。話說回來,這事說起來也怨我。當時人多,我隻顧與客人說話,他們出發時就大意了。我現在當麵向您道歉了!”
這姑奶奶也是明白人,立刻就坡下了驢:“早就聽說冬生有這麼個好老師,隻是難得一見。今天把您的大駕也驚動了,如果我再不給您個麵子,那就是我的不對了。這麼著,天也不早了,那就趕緊上車吧!”
新娘的父母見狀,立即扶新娘下床,又由接親的人前呼後擁著,這就往外走。
到了門外,卻見前邊仃著的是一輛吉普車,這車也就是來湊數的。用吉普車接娘家人,確實欠妥。不想這位姑奶奶就此又不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