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七章 清朝(下)(1 / 3)

戰旗飄飄馬嘯嘯,炮聲隆隆殺聲震耳,漫天硝煙戰火,躍馬張弓,利箭振弦矢飛出,疾風般的飛矢聲“簌簌”不斷,千軍萬馬奔騰,廝殺場麵浩大,戰場上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教人驚懼恐怖。

偌大的一片黑壓壓的殺戮戰場中,一條紅色的身影勢如閃電般地晃掠穿插在千萬的兵勇們之間,行如流水敏捷如風,無論是閃躲挪移飛騰,都是那麼的瀟灑自如優雅從容,那招招狠厲地橫劈飛刺更是威猛無比。定睛仔細一看,那人手中卻不用任何武器!不禁要佩服其身手的完美,武藝的高超!用“以一敵百”更甚的可以用“以一敵千、敵萬”來形容他也不為過!

“看來皇阿瑪讓他來是來對了,嗬嗬,省了不少兵力呀!”看著眼前無人能敵,隻他一人便殺敵屍體堆得如山高的人,胤禵閑適地以劍抵地,雙手搭在劍柄上,悠閑地說道。

“聽說自從寅格格離開後,十六阿哥就成天鬱鬱寡歡,不吃不喝的皇上怕他悶壞了身子,這才派他來前線打仗。”一旁的將領諾諾道。

“十六弟也真是怪可憐的,從小性格就陰陽怪氣的,現在能有個讓他傾心的女子實在是不易,可老天就偏偏愛戲弄人。”十四阿哥胤禵也不免替他這個皇弟惋惜不已。

雙眼盯著正在殺戮場中飛旋廝殺肆意發泄的某人,低低歎息著搖了搖頭:“哎,就讓他好好發泄個夠吧,正好我也可以省省心歇會兒。”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自從十六阿哥胤祿率軍相助十四阿哥胤禵援藏西征準葛爾以來,已經快兩個多年頭了,飛寅也依舊沒有回來。康熙六十一年初秋,原本身體微恙的康熙帝出圍行獵,不幸身染風寒抱恙於暢春園中,病情也久治不愈始終不見好轉,終於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在暢春園中病重,急召諸皇子見駕,宣詔傳位於皇四子胤禛,十三日,康熙帝駕崩。

隻因路途遙遠,十四阿哥胤禵與十六阿哥胤祿並未能及時趕回京城,瞻仰康熙最後遺容。

雍正登基之後,為避名諱眾阿哥皆把名字中的“胤”字改為“允”字。雍正元年,雍正帝封十四阿哥允禵郡王爵位;並遵從皇考生前囑咐,過繼十六阿哥允祿於博果鐸為嗣,襲莊親王爵位。因為平生就與十六阿哥、十三阿哥、十七阿哥幾人交往甚好,所以他們也是理所當然地為雍正所重用,命十三阿哥允祥總理事務,封怡親王。封允禮為果郡王,命管理藩院事。

圓明園中有一建築,其建築物的條石基礎築在湖底,整個建築孤懸水中,取名“萬方安和”以寓天下太平。房屋共有三十間,東西南北,曲折暢通,室室相連,冬暖夏涼,在通風、保暖和采光等方麵都獨巨匠心。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何況是堂堂一國之新君,雍正帝現在正忙著接見他的十六皇弟莊親王允祿,所謂商討的卻是那些齷鹺不堪的肮髒事兒,雍正知道也隻有他這個對權利金錢都嗤之以鼻,不僅對皇位毫無興趣,甚至對皇家的一切都毫不眷戀!辦事幹淨利落又無黨無派的十六皇弟才能擔此重任,不必擔心會有何後顧之憂,不必擔心會落人話柄。而十三皇弟怡親王允祥,為人溫和易處辦事全心全意鞠躬盡瘁,所以明裏則有他在台前輔助,這一明一暗為以後去除政權上的隱患,不可不說雍正真是安排的天衣無縫,。

“十六皇弟,青海西藏平亂之事可用武力明著解決,可這危害江山社稷的隱患……朕隻有靠莊親王你了呀!”雍正說的是推心置腹。

“皇上所謂何事,臣心裏明白,定不付皇上所托。”允祿低垂著雙眸,直視鼻尖淡淡說道:“皇上若無他事,臣先告退了。”行了個禮轉身邁開步伐準備出門。

“十六弟!”雍正站起身緩步朝允祿走去。

麵朝門外未轉回身,允祿又冷淡地說道:“皇上還有何事?”

“飛寅……她還沒回來麼?”話語之間有些顧慮,說實在的他其實也對這個活潑可愛的寅格格挺上心,隻是天生的性格使其不明於言。

“……”允祿不語淡漠地看著門外,想必心裏又勾起了對她的思念。寅兒一去就是兩年多,他也派人四處尋找她的下落,可依然毫無所獲,如今皇阿瑪也不在了,物是人非隱隱透著悲涼。

“呃……也好,此次你去江南辦事一來可以散散心,二來也可以順道打聽打聽飛寅的消息,不要太陰鬱於心了。”雍正好聲勸慰道。

“謝皇上關心!臣告退了。”話剛出口就一腳踏出了門外。

雍正皇帝登基以後,暗地裏悄悄地把當皇子時結交的江湖高手所有的利器收為已用,秘密成立了雍正的血滴子親衛隊,誓死效忠雍正帝。血滴子是外麵用革為囊,裏麵暗藏利刃,遇著仇敵把革囊罩他頭上,一觸機關,頭便斷入囊中,再用化骨藥水一淋,立成血水!而如今正是由莊親王允祿統領!此去所辦之事就是把康熙末年儲位之爭所遺留的雍正政敵的黨羽,像雜草一樣連根拔去,還有徹底調查年羹堯,是否真有如參他的折子上所奏恃寵而嬌,若真為事實那定要嚴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