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灌溉情形
按晉祠泉水出渠後,注入滏陽河內,東流經黑龍洞石橋東溝南流旺,九龍口常擬南郭村路村營田井東武仕等村,抵龍王廟閘口,流三十五裏之距離,始行灌田,既行如此長之水路,則河渠,滲透,日光之蒸發,所費水量,亦為不少,尋常澆地,若在地麵放二寸深之水,亦足達田禾之根下,(自量雨器記載得來)為河渠滲透,日光蒸發,並計在內,估按放水三寸設計,以推求灌溉麵積。
晉祠泉之水量,為每分鍾七六五,○○立方尺,既如上述,則每晝夜所出之水量,應為一一○○○○○,○○立方尺,每晝夜能灌溉之麵積,應為二千七百五十畝,若按十日澆地一周計,則晉祠泉之水量,能澆地二萬七千五百畝。
七、預計將來情形
現值亢旱之時,地下水麵降低,此泉以經挖浚,即有如是之水量,若至夏秋雨季,雨量增多之時,則是泉之水量,亦必因之增加,澆地麵積,想更益大矣。
八、泉之形狀
開池時入洞指導工作,察見泉池之南壁下,有上湧大泉一個,泉口長一公尺,速度湧力均極大,惟在石壁下隻能將淤泥挖出,未便再事擴大,其他小泉,自石壁橫流者,自地下上湧者,亦極多,用同一方法剔除其他壅塞物,以便暢流。
九、保泉保渠計劃
晉祠泉既在廟基下,又有深洞護其外口,自然不易再損壞,且昔修之石工,均極堅實,可無保泉之必要,惟泉渠自洞口至小橋一段,(渠道橫貫晉祠村大道,故渠上有小橋)之岸,因多年不治,已傾塌過半,且此次挖浚泉渠,其深度已達石基以下,橋南一段,距滏河較近,更純係土岸,若不加保治,則雨後洪發,不但可以衝刷,且泉水常流,亦足致渠岸塌陷,為一勞永逸計,宜用方整之石,合灰砂妥為修砌,做成石岸之渠,可保不易再損壞,更宜在渠岸上,做矮牆一堵,以防磚石雜物,滾入渠內,茲將保渠,砌石工料費估計如下:
一、砌渠工料費,按全渠之長,為七八,五五公尺,減去橋寬四,二五公尺,應砌之長,為七四,三○公尺,兩岸共長一四八,六○公尺,渠之深為二,三○公尺,故應砌之麵積,為三四一,七八平方公尺,若砌岸之厚,定為○,四○公尺,則砌渠所用之石,為一三六,六九立方公尺,連工帶料,每立方公尺之石岸照二,○○計算,則需洋二七三,三九二元。
二、砌牆工料費假若砌牆之高為○,六○公尺,厚為○,三○公尺,需石一二,三七四立方公尺,加橋上兩邊之牆長六,二○公尺,需有一,一二六立方公尺,以上共需石一三,五○立方公尺,仍照二,○○元計算,一立方公尺之工料費,合洋二七,○○元。以上總計渠岸渠牆砌修工料費共需洋三○○,三九元。
開鑿滏陽河源泉報告書
籌辦員董於晉,劉家珍一、名稱
石橋東泉,是泉向無名稱,以其位置在石橋之東,去年調查泉苗時,國因之命名,即磁縣鑿泉辦事分處所名業泉是也。
二、地點
石橋東泉包括自紙坊村西石橋至郭家莊村北小橋,長六四七,○○公尺之距離以內滏河南岸,神麋山陰一段之諸泉也。
三、籌備情形
籌備情形,已於開鑿晉祠泉報告內述之,邀免重及。
四、開鑿經過
甲、劃定開鑿地點石橋東滏河南岸,長一四七,○○公尺,寬一二,○○公尺一段,有積水一坑,坑北河身,已夷為平地,農民種麥其上,定為開鑿第一地點,晉祠泉入河處對麵南岸起,向東長二二○,○○公尺,地麵幹濕,掘之出水,下有伏泉,定為開鑿第二地點,郭家莊村北山根,東西長一五○,○○公尺,地勢高上,西北東三麵皆民田,有積水向外流出,但流量甚小,亦屬泉苗之證,定為開鑿第三點,郭家莊村北,滏河灘,長一○五,○○公尺,泉苗外露甚多,此處河身北移,直抵紙坊村民房下,又向東流,成牛角形,若加疏浚,不但可得新泉,且將河道裁彎取直,免河身再移向北,危及紙坊村舍,定為開鑿第四點。
乙、劃定分工地段在晉祠泉以西一五○,○○公尺處,樹立工作分界標識,自標識以西至廣盛泉一段,長六三九,○○公尺,開泉開渠,指定歸東閘民夫工作,標識以東,至郭家莊小橋一段,共長七九三,○○公尺及黑龍洞村西沿神麋山一段,開泉引水,指定西閘民夫工作(派定西閘民夫較東閘民夫多)。
丙、第一地點開渠開泉情形開鑿泉池,長一四七,○○公尺,平均寬一○,五○公尺,深一,○○公尺,開掘渠道長一二六,○○公尺,寬八,○○公尺,平均深○,五○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