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華納是與上影集團共同投資了兩個電影院:上海永華電影城和南京—上影華納影城。這兩個影院都加入了聯和院線,但加入院線與組建院線是兩回事。按照院線管理“統一品牌、統一供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規定,成立院線應當有自己的品牌。華納並沒有自行牽頭成立院線,而是參加到聯和院線中,主要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供片。這些情況並不能視為對外資組建院線開口子,完全是在政策和法規範圍內操作的。
問:外商投資建設的影院可以優先放映國外“大片”嗎?
答:外商投資建設的影院沒有這個優先權。外商投資電影院與其他投資主體建設的電影院隻是資金來源不同,其管理政策是一致的,也應當遵守《電影管理條例》規定,遵守有關排片要求。
問:除了這些針對外資的政策,對民營資本進入電影發行領域有沒有特別的規定?
答:第43號令中關於“鼓勵境內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不包括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專營國產影片的發行公司”的規定,為發行單位注入了新鮮血液,是吸收社會資本拓展國產影片發行渠道、加快發行放映體製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按照第43號令,隻要受電影出品單位委托代理發行過兩部電影片或受電視劇出品單位委托發行過兩部電視劇,且注冊資本不少於50萬元人民幣的,就可提交有關材料申請設立國產影片發行公司,並可以根據自己的業務範圍選擇向廣電總局申請成立全國專營國產影片的發行公司,或向當地省級電影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設立本省(地、市)專營國產影片的發行公司。
目前,我們隻是放開國產影片的發行市場,對進口影片的發行還沒有放開。主要是希望借此更好地鼓勵國產影片的發行,促進國產電影業的繁榮。
問:我們注意到,這次第43號令第一次允許外方與中方合資、合作設立電影技術公司,這是出於什麼考慮?
答:電影是技術進步的產物,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電影技術質量和影院條件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隻有緊跟技術進步的步伐,給觀眾帶來更加完美的視聽享受,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到電影院來欣賞電影。目前,數字電影、數字影院、多廳影院等正成為電影和影院發展的趨勢。
當前對我國電影製片、放映基礎設施和技術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已成為電影業發展刻不容緩的問題。但由於資金不足,我國電影製片、放映基礎設施的改造進展緩慢。因此,這次第43號令允許境內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與境外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合資、合作設立電影技術公司,改造電影製片、放映基礎設施和技術設備,但要求注冊資本不少於500萬元人民幣,外資在注冊資本中的比例不超過49%。
問:雖然開放是趨勢,但國內的電影製作、院線等畢竟還不夠成熟,開放勢必會對整個行業產生相當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對境內電影企業有哪些保護措施?
答:開放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應當承認,開放給國內的電影從業者帶來了壓力,但也應當看到,外資的進入將為中國電影業的發展增添新的活力。外商在帶來資金的同時,還帶來了先進的技術、管理理念和經營方式,將為我們進一步借鑒吸收世界優秀文明成果、豐富電影創作、提高影片質量等提供良好的條件。由於近年來電影改革政策的出台,我們的電影業正呈現出勃勃生機。今年電影片的生產量將有望超過200部,票房較去年上升30%。
同時,國家也出台了一些保護國產電影的政策,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家扶持電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如《電影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了放映單位放映國產電影片的時間不得低於年放映電影時間總和的三分之二;設立電影專項資金對國家鼓勵的重點影片、少數民族影片、農村影片、兒童影片和動畫片進行長期扶持;對國產動畫片專業製作機構爭取免稅政策;利用國債資金扶持曆史悠久、影響深遠的大型國有製片基地的改造;經批準對新成立的電影製作、發行、放映企業免征1—3年企業所得稅等。這些政策都將成為國內電影企業發展影視事業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