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中國廣播影視》記者問
(2004年11月)
問:此次出台的《電影企業經營資格準入暫行規定》(廣電總局第43號令),是否就是對去年12月1日才開始施行的《電影製片、發行、放映經營資格準入暫行規定》(廣電總局第20號令)的修改?這麼短的時間就有新法再次出台,是對第20號令進行完善補充,還是有重大的政策性調整?
答:總局第43號令是在第20號令基礎上修訂的,是對第20號令的繼承和發展。在原來放開電影製作、發行、放映領域主體準入資格的基礎上,第43號令進一步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擴大了投融資主體開放的範圍,用法規形式鞏固了電影產業改革的成果。
第43號令的核心體現在四個方麵:允許境內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合資或獨資拍攝電影片,設立電影製片公司,發行銷售國產影片,加入院線或獨資組建院線,改建電影院;允許境外製片機構同境內國有電影製片單位經批準成立由中方控股的電影製片公司;允許境外公司經批準以合資形式成立影院建設公司或改建電影院;允許境內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設立電影技術公司,或與境外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合資、合作設立電影技術公司,改造電影製片、放映基礎設施和技術設備。
問:這一次的第43號令和去年出台的《外商投資電影院暫行規定》一樣,都是由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國商務部共同簽發的,為什麼這類總局令要和商務部共同發布?
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要求,涉及兩個以上國務院部門職權範圍的事項,應當提請國務院製定行政法規或者由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製定規章。第43號令涉及電影行業管理和外商投資管理兩方麵的職能,因此由廣電總局和商務部兩個部門聯合製定規章。
問:民營資本參與投資電影製片業一直是業界關注的問題。廣電總局在這方麵有什麼樣的政策?這次的第43號令有哪些新的精神?
答: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影片主要都是由傳統的國有電影製片廠製作生產的。現在,為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電影製片活動,推動國產影片的創作生產,國家正在逐步放開電影製片業的行業準入,鼓勵國有和非國有資本,包括民營資本參與電影製作業。
1996年的《電影管理條例》已經規定: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團體以及公民個人以資助、投資的形式參與攝製電影片。為落實這一規定,1996年原廣電部還專門出台了《關於修訂〈關於改革故事影片攝製管理工作的規定〉的通知》,規定參與電影製片的單位,拍攝故事片投資額達30%以上的,可署名為該部影片的“聯合攝製”單位。作為更具體的落實,1997年又出台了《〈故事電影單片攝製許可證〉試行辦法》,並於1998年進行了修訂。
2001年,廣電總局發布了《關於取得〈攝製電影許可證(單片)〉資格認證製度的實施細則(試行)》,進一步明確境內地(市)級以上電影攝製單位和電視台、電視劇製作單位,以及在地(市)級以上工商部門注冊的各類文化影視法人單位(不含外資的獨資企業)可申請領取《攝製電影許可證(單片)》,從事攝製電影業務,一片一報。2001年修訂後的《電影管理條例》明確規定,電影製片單位以外的單位到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領取一次性的《攝製電影片許可證(單片)》後,可獨立從事電影攝製業務。
第43號令中,除明確規定國家允許境內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不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可以設立電影製片公司外,還進一步明確規定了設立電影製片公司的申報條件和程序,如公司注冊資本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並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簡化了審批程序,縮短了審批時間。
問:第43號令對境外資本進入電影製片業是怎樣規定的?中影集團、時代華納、橫店三方聯合組建中影華納橫店影視有限公司是否符合規定?
答:第43號令明確規定,允許境內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與境外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合資、合作設立電影製片公司,這是我國電影管理政策的一個突破。過去,我們隻允許境外資本與境內電影製片單位合拍電影片,並於1994年頒布了《關於中外合作攝製電影的管理規定》。今年雖有修訂,但仍不允許外資獨資設立電影製片單位。
按照第43號令,外方不僅可以與取得《攝製電影許可證》的單位合資、合作,還可以與已取得兩個《攝製電影片許可證(單片)》的單位合資、合作,同時要求合營公司的注冊資本應不少於500萬元人民幣,外資在注冊資本中的比例不得超過49%。中影集團、時代華納、橫店三方聯合組建的中影華納橫店影視有限公司是總局第43號令出台後組建的第一家合資電影製片公司。我們是依據第43號令來審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