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回望百年電影再創精品力作(3 / 3)

答:中國的電影要演給中國老百姓看,首先要滿足中國群眾的需要,越是民族性的東西越是世界性的,隻有真正體現中國文化的獨特精神的影片才能在世界上真正站得住,如果我們簡單地模仿國外的大片,簡單地模仿高科技和形式,並不一定能夠真正在曆史上站得住。

問:中國的電影經過100年的發展,我們確確實實取得了很多的成就,每一個階段都有精品出現。我們經常在思考中國電影下一步應該怎麼樣走,我們現在還麵臨哪些問題。朱主任,您覺得目前來看,中國電影的發展還存在哪些問題?

答:我認為,中國電影的問題,第一個是好的精品力作相對比較少,真正能夠被群眾認可的數量比較少。第二,中國電影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有重大影響力的還不多。第三,電影的體製和機製跟市場經濟的要求差距還比較大,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第四,我們的創新能力、高科技製作能力跟最發達的好萊塢影片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今後要在這些方麵做比較大的改進,追趕世界一流電影的發展步伐。

問:現在很多電影采取大製作、大場麵,實現形式上的衝擊力,從視覺上征服觀眾,從票房來看也還是不錯的,但對電影的人物和故事情節著筆較少。對於這種現象,我們下一步應該怎麼樣引導?

答:要創造好的故事和鮮明的人物,首先要深入生活。中央領導同誌反複強調要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始終是我們永恒的追求。如當時拍《李雙雙》,一深入農村就是半年時間。現在有些就是簡單地趕場,這個地方演完了以後馬上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演,沒有深入生活,不了解實際情況,也沒有找準影片中人物的定位,最後演出來的東西難以在人們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東西就是在賓館裏編出來的,不能真正地反映實際生活。像《小兵張嘎》《李雙雙》,大家到今天還能記憶猶新,所以我們今後還要號召文藝工作者深入農村、深入工廠、深入實際,真正了解普通老百姓的心態,了解生活中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事例,創造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故事、人物和細節,真正在人們頭腦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問:中國電影在迎來自己百年誕辰之際,也迎來一個新的百年時刻。對於中國電影下一步如何發展,作為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新聞發言人,朱主任您怎麼看?

答:第一條,我們還得要求我們的電影藝術家、編劇、導演和演員必須要有社會責任感,要能夠為中國民族電影的發展做貢獻,要有誌氣和信心。第二條,要強調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因為隻有從老百姓當中才能真正找到創新的源泉。第三條,我們要進行體製、機製的創新,緊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步伐。第四條,所有的電影人都要有創新意識,不僅是藝術方麵的創新,也要有科技創新,要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第五條,下決心把我們的片子推出去,在國際上一爭高低,一方麵要體現中華民族的特色,另一方麵也要考慮進入國際市場必須要考慮的一些因素和環節。《無極》整個拍攝資金1700萬美金,國內還未放映就在海外全部回收了資金,這是進行國際化運作的一個範例。我們今後還要采取一係列的措施,為中國電影人才的培養創造環境和條件,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科技環境和國際環境,使我們中國的電影能夠真正走向世界,在世界電影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讓我們的電影文化跟我們的綜合國力相匹配、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