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後記(2 / 2)

當然,使用筆名也引出一些小插曲、帶來一些不愉快。但筆者堅持認為,“思想的用途就是用於實踐,別人抄襲你的思想、理論的同時也是一種傳播,思想者所以為思想者,就在於思如泉湧,如果哪個‘思想者’因自己的思想被別人抄襲了而懼怕思想涸竭了,那麼,他還算不上真正的思想者”。

這本小冊子再版之際,無論如何要說一聲感謝著名學者何新!“中國海權”這個命題是在與他的交談中,由為國家“走出去”政策提供軍事上的安全保障這樣一個話題引出來的。當時擔心給何新帶來負麵影響,故隻在前言中說“本書的主題思想是受友人的啟發形成的”。1998年版《中國海權》出版後不久,何新還推薦給胡玫導演,由她組織力量編製了一部《為了和平》的政論電視片,以影視形式傳播了海洋意識、海權思想、海軍建設的重要意義。

感謝人民日報出版社的編輯出版人員特別是許南方和王斌同誌,是他們再一次為《中國海權》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筆者時常感歎“人生苦短”。想一想,即使是能活90歲的人,除去三分之一的睡眠時間,在這個世界上就剩下60年了,再把吃奶時、上學時、退休後、胳膊腿兒不利索而趴在床上的時間除去,滿打滿算那好日子不過30年。因此,人生不能沒有追求,生出來靠娘的奶水喂養,沒有追求的人到老也是攉屎攪尿的主兒;當然,人生也不能強求,聯合國隻有一個秘書長,誰都想當、誰都去爭,那豈不天下大亂。

在古希臘帕爾納索斯山上的戴爾菲城神廟裏,唯一一塊碑銘上鐫刻著“你要認識你自己”。筆者好琢磨事兒,那就多想點問題、多寫點東西。胡楊所以並不美麗但久久地為人們稱頌,因為它具有極頑強的生命力,不僅抗幹旱、鬥風沙、耐鹽堿,更主要的是“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筆者之所以喜歡胡楊,並不是想追求“一千年不朽”。其實,人都死了、魂飛魄散,即使過個千八百年還有人能說出你的名字來,那又能怎麼樣呢?你能聽到嗎?你能知道嗎?自古人類社會也是花開自然香。李白、杜甫隻是由著性子寫詩而已,並沒有想要當什麼詩聖、詩仙的。因為他們的詩寫得好,才被後人送了“聖”啊、“仙”啊的雅稱。筆者就想像胡楊那樣,曆盡折騰而“千年不死”、“千年不倒”,活就活出個精氣神兒!人一生出來實際上就是在向死亡邁進,天地之間本來就什麼都沒有,天塌下來才多大點事兒!學術探索尤其需要一種向死而生的精神和勇氣。

作者

2009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