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者是扶餘王子朱蒙,他從吉林鬆原逃亡至鴨綠江畔,開始瘋狂擴張,先後吞並了遼東的漢朝四郡,又一口氣打下朝鮮半島北部。五世紀的時候,高句麗達到全盛,繼續在中國東北擴張。所以,楊廣同學跟高句麗死磕,那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隋唐最牛國際局勢分析專家裴矩力挺楊廣,這才釀成了隋三次進攻高句麗的曆史。
不論從何種角度講,不把高句麗統一,不能說明你熱愛和平,卻隻能說明你這個當皇帝的沒種。李世民有種,所以他在高句麗全盛時期,對高句麗進行了持續的進攻。李治繼承父業,等高句麗被老爸騷擾得潰爛不堪,命令大軍收複此地,此等壯舉,李治是有大功的。
然而,讓我們感謝楊廣,一個愛幹弊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的暴君。也要感謝李世民,是他為如今平定東北鋪好了道路,為李治選好了李績和薛仁貴。作為一名優秀的守成君主,李治在高句麗故地設立了安東都護府,高句麗五部,共計一百七十六座城池,六十九萬戶居民,全部劃歸大唐名下。
為了便於管理,又在高句麗設九座都護府,四十二個州,一百個縣。高句麗酋長,人敬重的,有功勞的,分別擔任各州刺史和都督,由朝廷派人參理。為了防止發生百濟的故事,朝廷指派薛仁貴坐鎮安東都護府,留兩萬玄甲鎮守。
【騰訊說說】
賈言忠:世界上有十種人,懂二進製和不懂的……
淵老二:我懂,所以,請喊我淵一零!
【我是大力士】
高麗平了,值得慶祝,然而,李治覺得,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外患,而是自我。接著選才吧!他說。
刑部尚書盧承慶奉命為考功員外郎,盧老師的主要任務是:考核、評論、給分。盧承慶是個喜歡發掘人才的人,從來都是。那一日,正好趕上他考核一位督辦漕運遭大風、糧食被損的官員。盧承慶麵無表情地對他說:“監運損糧,考中下。”那人聽罷,神色自若地退了下去。盧承慶感覺這個人很有意思,又覺得漕運遭大風根本就不是人類能控製得了的,於是改注:“非力所及,考中中。”
那人沒有感謝國家,更沒感謝皇帝龍恩浩蕩,隻是點了點頭,拜了拜,退下去了。七十多歲的盧承慶,年輕的時候,曾和父親一起迎接李淵的起義軍,也曾在貞觀年代查辦罪惡。可眼前這個人,讓他興趣猛增。
為了這人的心態,他當下改注曰:“寵辱不驚,考中上!”
明朝人感慨於這個小官寵辱不驚的精神,發明了一副對聯,道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這位督辦漕運的官員,姓名、經曆一律沒有記載,有人說是曾經遭海風破了運糧船的馮師本。
馮師本,也沒有多少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人是個大力士。相傳他和京城裏兩位猛人交好,猛人一位名叫彭博通,一位名叫宋令文。三人曾經玩過一個遊戲,也釀成了一樁樁的血案。
先說宋令文,宋令文有神力,當年禪定寺有一頭公牛,蠻橫無比,沒人敢攔,隻能蓋幾堵牆擋著。宋令文不信這牛有多大力氣,一個人光著膀子就跳進去跟牛決鬥。牛牛氣衝天地頂向宋令文,宋令文兩手抓住牛角往下一掰,但聽劈裏啪啦脊梁骨碎裂的聲音後,牛背被宋令文折斷了。
可見,宋令文先生的力氣已經很大了。
他聲名鵲起,又時常耍些流氓,譬如沒酒喝了,就去太學偷人家學生的衣裳,然後一手將講堂的石柱抬起,把衣裳放在柱子底下。學生找來,宋令文先生就一臉醃臢地要人家請客。學生答應後,他才抬起石柱,把衣裳還給人家。
馮師本、宋令文,因同是力大無窮的猛人而結識,後來參與進來的,就是彭博通。
為了讓事情更具有觀賞性,那日,彭博通又找來壯士魏弘哲。魏弘哲、宋令文、馮師本,遵照彭博通的指示,要奪下躺在床上假裝睡覺的彭博通的木枕。三人開始搶,最後床腳折斷,枕頭依然淡定地躺在彭博通的後腦勺下。圍觀的人群越來越多,有人甚至翻上屋頂,掀開屋瓦往裏頭瞧。此事過後,主人家的院牆盡壞,屋頂被掀成了馬蜂窩。由此,本人可以簡單粗暴地論斷:宋令文力大無窮,然而彭博通是他的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