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上下聯,便頗有離合詩的影子。然而最具說明性的故事並非發生在王老頭和朱先生身上,有一書生,貧寒無比。因沒錢而餓得兩眼放光,又不能活活被餓死,便趴在泉邊喝水,用以緩解自己腸胃的壓力。一老秀才路過,怪問之曰:“欠食飲泉,白水何能度日?”
書生聽罷,大為震撼,知道老秀才功力深厚,但也毫不示弱地答道:“才門閉卡,上下無處逃生!”
看懂的繼續看,看不懂的把本頁撕掉泄恨。總之,我要說的是,離合體,光榮的體!這是一篇離合的密文,這是極端先進的密碼軍情,隻有有才的人才能通曉,隻有神仙一樣的大將才能明白。
李績怒罵:“明白個屁!”
好在軍中的秘書元萬頃(是通事舍人)也是有才的,元先生拿來信件,鑽研了一眼,立刻通曉其中玄機。元先生說:“這詩歌文字離合,便是在告訴我們,百濟方麵軍的糧食遲遲沒到,已經揭不開鍋了。”李績大悟,先檢討了一下自己的錯誤,然後表揚了元萬頃。李績讚許地瞧著他,說:“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瓢舀。這次討伐高麗的檄文,就由你來寫吧!”
元先生大喜過望,揮筆寫就《檄高麗文》。
元先生的檄文寫得實在是太好了,讓人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大家終於明白自己缺乏的是什麼了,正是元先生那種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和樓主那種對理想的艱苦實踐所產生的厚重感。麵對元先生的文章,大家震驚得幾乎不敢動彈!唐朝方麵和高麗方麵均對此文做出了極高的評價,大家呼天搶地地頌揚起來。
【致命的錯誤】
然而,看似精彩絕倫的文字裏頭,卻有著讓人始料不及的致命錯誤。
淵男建之所以能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的去表揚元萬頃,並不是因為他有一顆愛才之心,而是因為,《檄高麗文》通篇精彩,卻忽略了一個基本的常識。
這個常識就是,你不能把唐軍下一步的部署泄露出來。
元先生,一位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舍人,竟然犯了這樣一個低級錯誤。文中有一句寫得甚為精彩:“徒布眾於要塞之外,而不知守鴨綠之險。”
元先生無私地將唐軍最害怕的鴨綠江天險說了出來,這等精神,實在很讓敵方高興。
淵男建閱罷,大喜,曰:“多謝提醒,我聽話就是了(謹聞命矣)!”於是立刻移兵占據要塞,守住鴨綠江關口,攔截唐軍唯一可以渡過的地方。李績被元萬頃氣炸了,他指著元萬頃,半天說不出話來。大軍被堵塞在此,隻能先向李治彙報,李治得知後,也氣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滿朝文武齊齊曰:“老元,人才啊!”
李治認為,因他一時口快,泄露軍情於敵軍,迫使作戰計劃嚴重受挫,他那通事舍人也不用幹了,直接流放嶺南,下基層鍛煉鍛煉去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人為了逞別的能耐,急著炫耀一方麵的才華,往往會把自己的致命缺點暴露給敵人。元萬頃的故事發生後,唐軍一下由主動變成了被動。作戰計劃被打亂,數萬大軍被堵在鴨綠江外過不去。鴨綠江以北的戰鬥還在繼續,在所有將領中,有一個人非常獨特。
他叫郝處俊,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身在考場】
元監考:打死我都不告訴你們,第二題選C!
李監考:元老師,你知道的……太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