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會議由毛澤東、朱德、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主持。毛澤東宣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幕並致開幕詞。
毛澤東在題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主題發言中說:我們的會議之所以稱為政治協商會議,是因為三年前曾和蔣介石國民黨一道開過一次政治協商會議。那次會議的結果是被蔣介石國民黨及其幫凶們破壞了。現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完全新的基礎上召開的,它具有代表全國人民的性質,它獲得全國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因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宣布自己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自己的議程中將要製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組織法,製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組織法,製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共同綱領,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製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和國徽,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數國家一樣的年號。
隨後,中國共產黨代表劉少奇、特邀代表宋慶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代表何香凝、中國民主同盟代表張瀾、民主建國會代表黃炎培、中華全國總工會代表李立三、華僑代表司徒美堂、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陳毅、解放區代表高崗、特邀代表賽福鼎、特邀代表張治中、特邀代表程潛相繼發言,各自表達了對即將誕生的新中國的期盼和信心。
22日,繼續舉行全體會議,聽取主席團的報告,通過主席團提議設立六個分組委員會,即政協組織法草案整理委員會,共同綱領草案整理委員會,政府組織法草案整理委員會,宣言起草委員會,國旗、國徽、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代表提案審查委員會。接著,聽取新政協籌備會代秘書長林伯渠作新政協籌備工作經過的報告,第二小組組長譚平山作政協會議組織法起草經過的報告,第四小組組長董必武作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起草經過的報告,第三小組組長周恩來作共同綱領起草經過的報告。會議代表就上述重要文獻草案進行認真審議,從23日到27日,先後有85位代表在大會上發言,為籌建新中國獻計獻策。
27日,全體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四個議案。決定: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定於北平,自即日起北平改名為北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元采用公元,本年為1949年;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製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同時決定,國徽留待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後再做決定。
29日,全體會議討論和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及中央人民政府正副主席和全體委員名額、關於選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規定、主席團常務委員會關於代表提案的審查報告等議案。
30日,全體會議選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選舉中央人民政府正副主席和委員。毛澤東、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等180人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陳毅、賀龍、李立三、林伯渠、葉劍英、何香凝、林彪、彭德懷、劉伯承、吳玉章、徐向前、彭真、薄一波、聶榮臻、周恩來、董必武、賽福鼎、饒漱石、陳嘉庚、羅榮桓、鄧子恢、烏蘭夫、徐特立、蔡暢、劉格平、馬寅初、陳雲、康生、林楓、馬敘倫、郭沫若、張雲逸、鄧小平、高崇民、沈鈞儒、沈雁冰、陳叔通、司徒美堂、李錫九、黃炎培、蔡廷鍇、習仲勳、彭澤民、張治中、傅作義、李燭塵、李章達、章伯鈞、程潛、張奚若、陳銘樞、譚平山、張難先、柳亞子、張東蓀、龍雲等56人為委員。下午6時,全體代表到天安門廣場,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典禮儀式。周恩來主持典禮並致詞,他說:我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號召人民紀念死者,鼓舞生者,特決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建立一個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現在,1949年9月30日,我們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外舉行這個紀念碑的奠基典禮。隨後,全體代表脫帽默哀。默哀畢,毛澤東宣讀由他起草並經大會通過的紀念碑碑文。典禮結束後繼續舉行全體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