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國門記事(3 / 3)

12月11日。慈禧太後從西安返回北京,清政府發布上諭:以“總稅務司赫德,隨同商辦和約,頗資讚助”,封他為太子少保銜。

12月13日。騰越關稅務司盂家美(C.P.Montgomery)與英國駐騰越領事烈敦(C.J.L.Litton)自緬甸抵達騰越。

12月15日。秦皇島分關設立,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兼任秦皇島分關稅務司。

12月31日。膠海關稅務司阿理文(K.Ohlmer)向總稅務司寫出《1892~1901年報告》。對膠州灣和附近沿海一帶的政治、貿易、關稅收入、鴉片、金融市場、人口等情況進行了記述。各關稅務司均得親自編寫10年貿易報告。

重慶關施行《長江上遊航行暫行規約》規定,所有洋商租用的客運船隻須向海關報關。海關據約發給海關憑證,以免沿途局卡留難船隻及貨物。重慶關在唐家沱和平善壩設有海關檢查站查驗往來船隻。

12月拱北關對在當地招收進關服務的洋員分卡巡役(StationWatcher)的等級做了一些調整,將洋員分卡巡役分為甲、乙、丙3個等級。甲級的為歐、美國籍的人;乙級的人為葡萄牙籍的人,包括在澳門出生的葡人;丙級的為印度籍人。甲級分卡巡役進關執勤18個月後,如條件合格可以選拔為正式外勤關員;乙級分卡巡役多數作為翻譯人員;丙級的則和中國籍的“兵勇”一道負責巡邏工作。

是年《辛醜條約》簽訂,規定“所有常關各進款,在各通商口岸之常關,均歸新關管理”。

《辛醜條約》規定,50裏內常關的收入抵還賠款。各地常關按定額分配彙交江海關。條約還規定,江海關設修浚黃浦江河道局,後改稱為浚浦局。

杭州至蘇州,經平望、南潯、湖州、菱湖的航線行船,納人海關普通行輪章程管理範圍。

奉清政府戶部和海關總稅務司署令,潮海關開始接管距汕頭50裏內務常關卡口。交接時,常關海關委員沈慶(亦即潮海關監督)隻同意將潮州新關總口劃歸潮海關接管;對同屬50裏內的其他常關,以不征關稅、供養關卡人員為由拒絕劃交。潮州新關總口被接管後改為潮海關監督公署。沈慶仍同時任潮海關監督和常關海關委員二職。

膠海關在膠州郵界先後設立20個郵政分局、82個貨辦分局和14個郵政信箱。

東海關常關管理的民船業務歸洋關管理,從此煙台港口權力盡歸東海關稅務司。

《辛醜條約》簽訂後,賠款分攤各省。新疆歲認賠款40萬兩,由內地各省給新疆之協餉項下劃扣,致使新疆財政突緊。巡撫饒應祺隻好奏請複開征華商貨稅,遂於天山南北兩路設立總、分各稅局,厘定稅則,頒布通告。俄商免稅,而獨征華商貨稅之局麵重開。

騰越關製訂《騰越關會訂試辦章程》。

江漢關監督會商英、德領事訂定《漢口丹水池火油池棧試辦章程》十四條,1930年修訂。

內河船舶航運管理處首次在北海開辦沿海運輸業務,船掛法國旗,注冊排水量50噸,沿途停靠安鋪、龍門、東興等港口。法國郵船公司開業,由越南啟碇,經北海、海口、湛江等港至香港,每兩周來往一次。

三水、梧州、北海等五內常關奉命移交有關海關稅務司管理。

大連港開始有商船進出。旅順港本年度到港商船823艘,其中俄國403艘,英國222艘,日本127艘。進口貨物72萬噸,主要是建築材料和生活用品。

嶽州關新建3座關館落成,時稱上洋關、中洋關、下洋關。

本年度各關稅收共計25537574海關兩,其中進口稅7067647海關兩,出口稅8768800海關兩,複進口稅1315457海關兩,藥土稅2688446海關兩,船鈔809561海關兩,內地子口稅917132海關兩,洋藥厘金3970531海關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