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國門記事(2 / 3)

9月17日。總稅務司第975號通令:令各關稅務司周知大清郵政之現狀,前景大有可為,並附總稅務司與山西巡撫關於開辦郵政的往來函。

9月30日。外務部令總稅務司,各項稅課實行收足值百抽五及各通商口岸常關改歸海關稅務司兼辦,於本年11月11日開始實施。

副總稅務司第32號通令,公布英鎊與銀幣兌換率:原Hk.Tls.3.00:onepound;現Hk.Tls.6.66:onepound。

10月1日。總稅務司第980號通令:為下發通商口岸常關改由海關稅務司管理之實施總則事。

10月7日。總稅務司通令:飭知各關中英商約(即馬凱條約)談判代表。英方:SirJamesMackay(馬凱:總理印度事務大臣政務處副堂)為辦事大臣;Mr.C.B.Coekbum(戈頒:駐華使館漢務參讚)、Mr.C.J.Dudgeon[威厚闊(德貞):英商老公茂公司督辦(經理)]為協辦大臣。中方:宗人府府丞盛宣懷為辦理商約事務大臣,海關稅務司戴樂爾、賀璧理隨同辦理。

10月12日。蒙自郵政局成立,蒙自關稅務司兼任郵政司。思茅、騰越郵政局於1902年成立。從1902年起,上述3個郵局開辦雲南與河內的國際郵遞業務。

10月26日。總稅務司第985號通令:為下發通商口岸常關改由稅務司管理及有關程序之補充規定。

10月31日。郵政總辦阿理嗣調任三水關稅務司,帛黎為郵政總辦。在阿與帛交接期間由夏立士暫代。

10月膠海關設小港分卡(亦稱大鮑島分卡),在大趙村、流亭集設立陸路緝私分卡,在台東鎮火車站(今四方火車站)設征稅處。

奉總稅務司署令,梧州、北海五內常關分別並歸梧州、北海關管理。

雲貴鴉片運到龍州約900擔,其中約400擔私運越南東京。

11月3日。總理衙門核定《重慶宜昌來往船隻試辦章程》開始實施,規定英商所雇華船必須持有海關稅務司所發執照。

重慶關劃定康家沱、平善壩兩處為船舶停靠驗卡查驗之地。

11月7日。李鴻章在津病故。袁世凱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實授。

11月11日。廈門關稅務司接管廈門地區50裏內常關(含廈門港、鼓浪嶼、排頭門3個關卡)。

總稅務司第993號通令:為下發常關管理通則事。

按《辛醜條約》,江海大關和吳淞分關兩常關劃歸江海關管理。

煙台及其50裏內常關由東海關監督衙門移交東海關稅務司管理。自此,煙台港征收的全部關稅和厘金不再由東海關監督上繳和分配,而改由稅務司直接儲存於設在煙台的英國彙豐銀行和俄國道勝銀行,然後上報總稅務司分派各“締約”國家賠款。東海關監督再無權過問和經辦進出口外洋的船舶監管和進出口貨物關稅。

11月30日。總稅務司第995號通令,轉飭外務部劄諭:關於張德彝著賞三品卿銜充出使英、義、比三國大臣。

11月根據《辛醜條約》規定,距口岸50裏以內常關——江東的浙海常關總關、鎮海分關及小港、沙頭兩口,劃歸浙海關稅務司兼管。浙海關監督派寧波府試用經曆王明仕為委員,監察江東、鎮海兩常關稅務。

12月1日。江海關派幫辦巴第(A.Berthet)為常關第一任主管。上海道台抓住民船貿易管理權不放,因此撤回江海關辦公,1911年起僅派稽查員巡視,直至1917年。

12月6日。袁世凱奏請光緒皇帝,命唐紹儀為津海關道。

12月7日。粵海關布告:本月10日關閉前代收關稅的慎裕銀號,在原址設立粵海關官銀號,辦理有關稅捐的收款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