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據劉坤一奏稱,匪首張步鬆逼近開封,是日諭令鬆壽速飭嚴密查拿。
11月23日。台灣嘉義樸仔腳發生抗日起義。起義的領導人是陳向義,他曾是綠林好漢,經營農場致富。本年5月,陳向義的幾個家仆被人羅織罪名逮捕,他極為震怒,屢次向日警抗議並要求放人,但日方不予理會,且決定將案子移送台南地方法院。陳向義計劃在押解中途劫犯,但未成功。於是他聯絡舊交抗日軍各首領商議,大家都表示願意拔刀相助,一時召集了300餘人。本日淩晨4時天色未明,300餘名抗日軍在黃茂鬆帶領下,潛入樸仔腳(今樸仔鎮)市街,將支廳、郵局和官舍團團圍住。在戰鬥中,擊斃日本廳長、公醫及官員共11名。抗日軍為安撫受驚擾的百姓,由陳向義向他們告示:“我們足為消滅番仔,拯救台灣人而來,決不會損害同胞,如果有人膽敢與我們為敵,我們也絕不寬赦,希望大家安心開門。”抗日軍嚴守軍紀,不掠奪人民一針一線,有些必要物品也都付錢購買。陳向義又出錢懸賞,鼓勵人們搜捕日本人,時群起響應。下午,日本從嘉義調來軍隊鎮壓,雙方展開肉搏戰。抗日軍寡不敵眾,最後失敗。
11月24日。黑龍江將軍薩保奏請清廷重設鐵路交涉局,派周冕商辦鐵路交涉各事。
上海道台袁樹勳出具告示:如有願參加美國萬國博覽會者,可持物前往海關申報。
台灣嘉義流行鼠疫,蔓延至北部,死3619人。
11月25日。清廷諭令各省仿照袁世凱所定的《山東學堂章程)辦學。諭旨稱:“查袁世凱所奏山東學堂事宜及試辦章程,擬先於省城立學堂一區,分齋督課。先從備齋正齋入手,俾初學易於速就,漸有師資,再行次第推廣。其教規課程參酌中西,而諄諄於明倫理循禮法,尤得成德達材本末兼資之道。著政務處即將該署督原奏並單開章程,通行各省,立即仿照舉辦,毋許宕延。”
11月27日。袁世凱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由於此時天津為八國聯軍所占領,尚未交還中國。袁世凱隻得在保定就任。當日,袁世凱舉行隆重的接印儀式正式上任。
清廷同意兩江總督劉坤一的請求,將分派各省的賠款減免三成,如不足數,可商借洋款。
11月28日。上海設立勸工所。上海道台袁樹勳在求誌書院內設立勸工所,設立化學工藝和人力工藝兩種,專收遊手好閑者和無業流民。
11月29日。駐華英使薩道義照會外務部,重提關於滇緬鐵路修築問題,稱“凡法國在滇所得鐵路利益,英國自必一律同得”。外部複照稱,滇省鐵路中國自建,俟修到滇緬交界處,即照約相接。
據《申報》今日報道:俄國由旅順派出600名士兵,400名駐紮在鳳凰城,200名駐紮在安東縣。俄國想在上述兩地征取民捐,故派兵彈壓,以防老百姓不從。
11月30日。山西牛文炳、郭士基率眾抗捐。義和團運動被鎮壓後,山西省的天主教士憑借外國的兵威,勒索賠款,數額動輒至千萬、數百萬,致使山西省的教案賠款為數巨大。高平縣知縣高淩霄將所有捐稅轉嫁於民,激起人民的憤怒。鐵匠牛文炳和已革職的廣靈縣訓導郭士基帶頭聚兵集會,於本日發動抗捐鬥爭,並到處散發揭貼。抗捐群眾千餘人在東關下廟河集會,牛文炳鳴鑼率眾衝往縣署。高淩霄為欺騙瓦解群眾,派人持免捐牌勸誘解散。牛文炳識破其詭計,率眾衝進城內。高淩霄親率士兵鎮壓。群眾毫不畏懼,砸開牢房,釋放被捕在押的義和團首領賈黑旦等六人,搗毀縣城書院,燒毀洋教士的住宅。高淩霄情急之下,貼出免捐示諭。牛文炳信以為真,馬上率眾出城,並派人赴各地傳達抗捐勝利的消息。高淩霄立即派出密探隨同營兵把牛文炳、郭士基等逮捕。牛文炳在臨刑前對高淩霄罵不絕口,英勇就義,抗捐鬥爭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