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林斯基·伊戈爾·弗拉基米羅維奇
(1901~)蘇聯電影、戲劇演員,蘇聯人民藝術家。1960年加入共產黨。1917年進入Φ·康米薩爾日夫斯基領導的戲劇學校,1918年後在莫斯科小劇院等戲劇團體從事話劇演出。1924年從影,在я·普洛塔占諾夫導演的《阿艾裏塔》中扮演密探。1925年主演《托爾若克的裁縫》,顯示出他的喜劇表演才能。在無聲片時期他演出過十部影片,其中如《三百萬盧朽的訴訟案》(1926)、《聖約爾根節》(1930)等,從中已可看出他日臻成熟的演技,並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1938年,在影片《伏爾加一伏爾加》中他扮演一個官僚主義者,獲得很大成功。他在塑造人物時運用了諷刺手法,但並不誇張。他不追求形式,而是遵循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使人物形象具有真實感。他演出的影片還有:《外科醫術》(1939)、《前線音樂會》(1942)、《狼與羊》(1953)、《智者千慮必有一失》(1952)、《智慧的痛苦》(1952)(以上三部均為舞台藝術片)。1956年,在音樂喜劇片《狂歡節之夜》中,他再次塑造了一個滿腦子教條的官僚主義者,表演充滿了幽默色彩,使人物形象非常豐富。以後他還演出了《輕騎兵之歌》(1962)。1964年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專門拍攝了一部表現他的創作活動的影片《和伊林斯基會見》。此外,多年來他一直活躍在話劇舞台上,創造了許多動人的形象。
柯斯瑪托夫·列昂尼德·瓦西裏耶維奇
(1901~1977)蘇聯攝影師,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功勳藝術家。1941年加入共產黨。1923~1927年在國立電影學校技術部學習,1927年起在俄羅斯國際工人救濟委員會製片廠和國家軍事電影製片廠工作,1933年成為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攝影師。曾先後與著名導演ю·萊茲曼和Г·羅沙裏合作,拍攝了一些成功的作品。與萊茲曼合作的影片有:《苦役》(1928)、《大地在渴望》(1930)、《飛行員》(1935)、《被開墾的處女地》(1939);與羅沙裏合作的影片有:《巴黎之光》(1937)、《奧乎格姆一家》(1939)、《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1941)、《自由的人們》(1956)、寬銀幕影片《苦難的曆程》三部曲(《兩姊妹》、《一九一八年》、《陰暗的早晨》,(1957~1959)、寬膠片影片《瘋狂法庭》(1962)和《一生長的一年》(1965)。這些影片在造型處理,影調結構等方麵都有獨到之處。1949年他與著名導演A·杜甫仁科合作拍攝的彩色影片《米丘林》,在攝影方麵也頗有特色。他在色彩運用方麵有不少創新,善於通過色彩變換傳達出環境氣氛和人物肖像的表現力。從1929年起他就在蘇聯電影學院攝影係任教,培養了幾批有成就的攝影人才。他還是“特技攝影方法”的發明者,並寫了一些有關攝影的專著和論文,如《影片中的結構和光》(1963年出版)等。他曾獲得列寧勳章、勞動紅旗勳章及其他獎章。
馬吉鬆·馬爾克·巴甫洛維奇
(1901~1954)蘇聯攝影師。1929年參加電影工作,曾拍攝《列寧的三支歌》中的一些鏡頭。1937年拍攝了《沒有陪嫁的女人》,奠定了他在蘇聯電影界的地位。他在攝影中注意鏡頭的結構和光的運用,使用了新的照明方法,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他以後的作品有《七年級小學生》(1938)、《春潮》(1941)、《萊蒙托夫》(1943,與謝連科夫合拍)、《好兵帥克新曆險記》(1943)、《你好莫斯科》(1946)、《真正的人》(1948)。馬吉鬆對於發展蘇聯彩色攝影也作出了貢獻,他拍攝的彩色影片有《陰謀》(1950)、《忠實的朋友》(1954)、《仇恨的旋風》(1956年上映)等多部。他在影片中對自然景色的彩色處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此外,他拍攝的影片還有《不安的一天》(1931)、《年輕的船長》(1939)、《索科爾城下之戰》(1942)、《運動員的榮譽》(1951)、《別林期基》(195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