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非常重視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2004年,延安革命紀念館被中宣部確定為僉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一號工程”重點建設的三個教育基地之一。2006年10月,延安革命紀念館原主體建築拆除重建,並對沿襲了半個多世紀的基本陳列體係作了比較大的調整和修改。
2009年8月28日,延安革命紀念館新館落成並全麵對外開放。新館吸收了陝北民居的建築元素,借鑒了楊家嶺“七大”會址、邊區大禮堂等革命舊址的建築風格,融入了現代建築的理念,成為延安標誌性建築。新館占地麵積380畝,建築麵積為29870平方米,其中,基本陳列麵積10677平方米,臨時展廳2009平方米,半景両館630平方米,新館基本陳列的主題是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陳列體係是按照曆史編年體與專題相輔相成的方式,將黨中央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展室內景家在延安時期的重大實踐和理論設計為六個單元在新館1600米長的展線上集中展現,展出各類文物2500餘件,曆史照片1400多張。在陳列手法上,根據展出內容的需要,采用了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增設了必要的模擬景觀、場景複原、半景畫。這些陳列形式和內容真實地再現了延安時期的革命鬥爭史實。全方位展示了黨中央、毛主席在延安和陝北13年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曆史。觀眾置身其中,仿佛又回到了那令人難忘的火紅歲月,從而接受洗禮,得到啟2002年,延安革命紀念館被國家旅遊局授予“4A”級旅遊景區,2005年,被評為中國紅色旅遊十大景區,2004年,被中央宣傳部、民政部、人事部、文化部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先進單位”,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首批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09年,延安革命紀念館新館入選新中國成立60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之一。
曆史選擇了延安,延安鑄就了輝煌。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新的征程中,重溫延安革命的光輝曆史,將會給我們提供許多寶貴的借鑒和啟示。
52陝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的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曆史見證——楊家嶺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位於延安城西北約2公裏處楊家嶺村,占地400多畝。楊家嶺曾是中共中央機關所在地,從1938年至1947年,黨中央在這裏居住期間,領導解放區軍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領導全黨開展了偉大的整風運動,召開了具有曆史意義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及著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
中央大禮堂中共七大是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召開的最重要的以及貢獻最大的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它製定了黨的政治路線,通過了新黨章,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選出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新的中央委員會,使全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而七大被譽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永載史冊。
“延安文藝座談會”像一股春風吹遍了延安和各抗日革命根據地,“雙百方針”為延安的文藝舞台帶來了群星璀燦、繁花似錦的春天,著名的秧歌劇《兄妹開荒》、《夫妻識字》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歡。
“延安窯洞出馬列”。毛澤東在楊家嶺的土窯洞內創作了《新民主主義論》、《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等40篇理論文章。
楊家嶺半山坡的小石桌旁,毛澤東與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談笑風生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