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向前進發到了安陽後,在那裏停留了四十六天而不向前進。項羽說:“我聽說秦軍將趙王困在钜鹿城之內了,我們應該盡快率兵渡過黃河,楚軍從外麵攻城,而趙軍在裏麵接應,就一定可以打垮秦軍。”宋義說:“我認為並非如此。那些能夠叮咬大牛的牛虻不能用來對付小小的蟣虱。現如今秦國在攻打趙國,若是秦國打勝了,士卒也會非常疲憊,我們就完全可以乘著他們的疲憊的時候攻其不備;如果秦國打不勝,我們就率領軍隊大張旗鼓地向西前進,一定能殲滅秦軍推翻秦朝。所以,不如現在就先讓秦、趙兩國相鬥吧。若論在前線上披堅執銳作戰,我宋義比不上您;若論坐在軍帳裏運籌決策,您比不上我宋義。”於是宋義通令全軍:“凶猛如虎者,違逆如羊者,貪婪如狼者,倔強不聽指揮者,一律斬首。”又派兒子宋襄去齊國輔助齊王,他親自把兒子送到無鹽,大擺宴席招待賓客。當時天氣非常寒冷,還下著大雨,將士們一個個又冷又餓的。項羽對將士們說:“我們大家本應該齊心合力去攻打秦軍,可是宋義卻久久停留在這裏不向前進。如今正逢饑荒的年頭,百姓個個貧困不堪,將士們吃的都是芋頭摻豆子,軍中都沒有存糧,他竟然還置備酒席,大會賓客,而不率領軍隊渡過黃河去趙國那裏取得糧食,然後與趙國聯合起來攻打秦國,卻說‘要利用秦軍的疲憊’。憑著秦國那樣強大的力量,去攻打新建起的趙國,那勢必是秦國戰勝趙國。若趙國被攻占,秦國就會更加強大,到那時,哪裏有機會利用秦國的疲憊?再說,我們的軍隊最近打了敗仗,懷王坐立不安,所以集中了全國的兵卒糧餉,都交給了上將軍一個人,所以國家的安危,就在此一舉了。然而上將軍並不體恤士卒,而是派自己的兒子去齊國謀取私利,他不是國家真正的賢良臣子。”項羽在早晨參見上將軍宋義的時候,在宋義的軍帳中斬下了宋義的頭,項羽出來向軍中發令:“宋義與齊國密謀反楚,因此楚王密令我處死他。”當時,眾位將領們都畏服項羽,沒有誰敢反抗,大家都說:“最初把楚王扶立起來的,就是您項將軍家。如今又是將軍誅滅了逆反之臣。”於是大家一起擁立項羽為代理上將軍。項羽派人去追捕宋義的兒子,追到齊國去把他殺了,又派桓楚向懷王報告這件事。於是楚懷王就讓項羽做了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都歸項羽管。
項羽殺了卿子冠軍後,威震楚國,名聞諸侯。於是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兩萬人渡過漳河,去援救钜鹿。戰事稍有小勝,陳餘又來請求項羽出兵增援。項羽就率領全部人馬渡過漳河,沉掉所有船隻,砸碎全部鍋碗,燒毀整個軍營,隻帶了三天的幹糧,以此向士卒們表示一定要決一死戰,沒有一點退還之心。這樣軍隊抵達钜鹿後,就包圍了王離,同秦軍交戰過多次,截斷了秦軍所築的甬道,大敗秦軍,殺死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閑拒不向楚國投降,自焚而死。這時,強大的楚軍居諸侯各軍之首,前來救援钜鹿的諸侯各軍有十幾處軍營,沒有一路人敢出兵。待到楚軍攻打秦軍的時候,其他各軍都隻在軍營中觀望。楚軍的士兵全都以一當十,一個個殺聲震天,諸侯各軍則人人膽戰心寒。項羽於打敗秦軍之後召見諸侯將領,當他們進入轅門時,一個個都跪著向前行,沒有人敢抬頭仰視他。自此後,項羽開始成為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聽令於他。
楚軍在夜裏把二十餘萬秦軍擊殺後坑埋在新安城南。此後項羽帶兵西行去奪取、平定秦國各地。到了函穀關的時候,因關內有士兵把守,所以進不去。項羽又聽說沛公已經攻下了鹹陽,感到非常生氣,就派當陽君等人攻打函穀關。於是項羽才進了關,來到戲水的西麵。當時沛公的軍隊在霸上駐紮,沒能同項羽見麵。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沛公打算在關中稱王,封秦王子嬰為相,把珍奇寶物全部占為己有。”項羽大怒,說道:“明天準備豐盛的酒食好好地犒勞戰士們,給我把沛公的軍隊打垮!”那個時候項羽有四十萬士兵,駐紮在新豐鴻門;而沛公有十萬士兵,駐紮在霸上。範增勸告項羽說:“沛公在山東居住的時候,貪圖財貨和美色。而現在進了關,卻不取財物,也不親近美色,看他這勢頭,誌氣可不小啊。我讓人觀望了他那邊的雲氣,都呈現出龍虎之狀,五彩斑斕,這是天子的祥瑞之氣呀。希望您趕緊消滅他,莫要錯失良機!”
楚國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一向與留侯張良是好朋友。那時張良正跟隨沛公打天下,項伯便連夜策馬前往沛公軍中,私底下會見了張良,把情況跟他都說了一遍,想讓張良隨他一起離開。項伯說:“別跟著沛公一塊兒送死啊。”張良說:“我是代替韓王來護送沛公的,如今沛公陷入危難的處境之中,我此時若是逃走就不合道義了,不能不告訴他一聲。”於是張良走進軍帳裏,把項伯所說的全部告訴了沛公。沛公大吃了一驚,說道:“該怎麼辦才是呢?”張良道:“是誰給大王出的派兵守關的計策?”沛公說:“是一個鄙陋的小人勸說我:‘隻要守住函穀關不讓諸侯各軍進來,您就能占據整個秦地而稱王了。’所以我就聽了他的話。”張良說:“您估計您的兵力能與項王匹敵嗎?”沛公沉默不語了一會兒,說道:“當然是不如項王,那如何是好呢?”張良說:“請讓我對項伯說沛公您不敢反叛項王。”沛公說:“您怎麼會與項伯有交情呢?”張良說:“在秦朝的時候我們就是朋友,項伯殺了人,我救了他。如今事情危急,幸虧他來告訴我這些情況。”沛公說:“你們兩人誰的年紀大?”張良說:“他比我大。”沛公說:“請您把他帶進來,我要用對待兄長的禮節來侍奉他。”張良出去邀請項伯。項伯於是進來見沛公。沛公捧著一杯酒向項伯敬去,又請求與其結成兒女親家。沛公說:“我進駐函穀關之後,甚至連秋毫那樣微小的東西都不敢動,我們登記了官民的戶口,也查封了各類府庫,就等著項將軍的到來。我之所以派將把守函穀關,就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進入這裏以及一些意外的變故。我們日夜盼望著項將軍的到來,哪裏敢謀反啊!希望項伯您把這些情況詳細地轉告項將軍,說我絕不敢忘恩負義。”項伯答應了。項伯對沛公說:“明天可一定要早點來向項王請罪啊。”沛公說:“好。”於是項伯又連夜離開,回到軍營中,將沛公的話一一稟告了項王。接著他又說:“如果沛公沒有先攻破關中,現在您怎麼敢進關呢?如今人家立了大功,你反而要攻打他,這是不合道義的,不如好好地對待他。”項王應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