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秦始皇本紀(1 / 2)

秦王剛剛一統天下,便對丞相、禦史下令道:“寡人以渺小的身軀,起兵誅滅了暴亂,靠的是祖宗的神靈保佑,六國國王都受到了應得的懲罰,天下太平了。現在如果不改換名號,就無法彰顯我的功業,讓我名垂青史。請各位議定帝號。”丞相王綰、禦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都說:“從前五帝的土地縱橫千裏,此外侯服、夷服等地區的各類諸侯有人來朝見,有人不來朝見,天子控製不了他們。現在陛下您興的是正義之師,討伐的是四方之殘賊,天下平定了,在全國設置郡縣,令法令歸於一統,這是亙古未有的局麵,五帝也比不過您。我們謹與博士商議說:‘古代有天皇、地皇和泰皇,其中,泰皇是最尊貴的。’我們這些臣子冒著死罪獻上尊號,王稱為‘泰皇’。命被稱為‘製書’,令被稱為‘詔書’,天子自稱為‘朕’。”秦王道:“去掉‘泰’,留下‘皇’,采用上古‘帝’的位號,稱‘皇帝’,其他就按你們商議的辦。”於是下令:“可以。”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又下令道:“朕聽說上古有號而無諡,中古有號,死後根據生前的品行事跡定諡號。這樣做的話,就是兒子評議父親,臣子評議君主了,非常沒有必要,朕不認同這種做法。從今以後,廢除諡法。朕就叫做始皇帝,後代就按輩數計算,稱二世、三世直到萬世,永相傳,無窮盡。”

丞相王綰等人進言:“諸侯剛剛被擊敗,而燕國、齊國、楚國又地處偏遠,倘若不把他們設為王,就無法鎮服那裏的百姓。請立諸位皇子為王,希望皇上您能恩準。”始皇讓群臣商議此事,眾臣子都認為這樣做可行。廷尉李斯發表意見道:“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以及同姓親屬甚多,可是他們的後代日益疏遠,互相攻擊,像仇人一樣誓不兩立,諸侯之間彼此討伐,周天子也無法阻止他們的爭鬥。現在天下靠陛下您的神靈之威方獲得統一,劃分了郡縣,若用國家的賦稅重重地賞賜那些皇子功臣們,很容易就能控製他們了。使天下人沒有邪異之心,才是天下太平的好辦法啊。設諸侯沒有好處。”始皇說:“過去天下人都苦於連年戰亂無止無休,就是因為那些諸侯王的緣故。現在我依賴祖宗的神靈才使天下初定,如果再設立諸侯國,就等於又挑起戰爭,想要求得安寧太平,豈不是很難嗎?廷尉說得對。”

於是天下分為三十六個郡。每郡都設置了守、尉、監。改稱人民為“黔首”。下令特許全國人民聚飲以示歡慶。收集全國的兵器,將其聚集到鹹陽,熔化後鑄成大鍾以及十二個銅人,每個銅人都重達千石,被放置在宮廷內。統一法令和度量衡的標準。統一車輛兩輪之間的寬度。使用統一的隸書來書寫文字。領土東到大海和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到北向戶,北據守黃河為要塞,沿著陰山直達遼東。遷徙天下十二萬富豪之戶至鹹陽居住。而諸祖廟及章台宮、上林苑均在渭水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