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譚艾琳破天荒地沒有參加常委會,她怕攪擾了大家的興致,因為她突然受到了千裏之外的發小的點播,發現自己幾乎成了生活的富翁,卻渾然不知地在那裏揮霍浪費,所以要一個人好好地懺悔。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譚艾琳和久未謀麵的姐妹顧佳MSN網聊,無意中談起單身的話題,譚艾琳頗帶自詡地介紹了一下自己尚處創作之中的新作《單身不孤獨》,言及單身女人的豔遇情結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向溫和緘默的顧佳如火山爆發般地綻放思想的煙花,譚艾琳簡直是接受了一場思想的洗禮,決定洗心革麵、重新做人。
“單身的人和已婚的人的想法一模一樣,就是找個人過日子,找到了一起過,找到之前自己過。宏觀上來講,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決定了優秀人才大量流動,造成適婚年齡人群普遍狀態生活不穩定,大家都沒有安定下來的想法,所以單身情況比較多。大齡男女青年已經是社會問題了,10年前30歲不結婚的肯定都是那些不安分的人,但現在絕對不是了,不喜歡社交的人,在那麼小的社交圈範圍內如果沒有你說的突然喜歡的同齡男士,自然就一直沒有男朋友。因為一見傾心的情況一直沒能發生,在擇偶的時候理性因素就會起主導地位,用理性因素分析感性問題,成功率自然很低。男的也一樣,出來玩的花花公子當然也存在,也是極少數,絕大多數是想快點找個喜歡的人過日子的,也是因為不善社交沒機會認識,或者社交了不善於展示,風頭都被花花公子們搶掉的。於是絕大多數的男男女女隻好用理性拿出幾條標準,其實傻子都知道這樣根本行不通,即使萬裏挑一有兩個人各條標準都對上了,走到一起還會有新的標準出來,於是對待老公老婆要拿出對待同事和工作的態度來,一條一條解決問題,什麼時候懶得解決了,就跳槽
你說這些絕大多數的單身男女的生活狀態和電視劇裏那幾個風花雪月的究竟有多少共鳴的地方?不過你寫小說確實不能照實寫,否則就太無聊了。
關於男人的話題實際上占單身女性談話總量的五分之一,其他的五分之四是,工作、娛樂(正上映的電影、ktv的必選曲目等)、購物信息及心得、關於別人的八卦以及深造投資等其他意見交流。而關於男人的話題裏,三分之一是快男一類的娛樂明星,三分之一是惡心的性騷擾,最後的三分之一才是所謂豔遇,其中一半是關於地鐵上或街上擦肩而過的帥哥,你小說裏提到的那種豔遇,隻占我們日常交流的五分之一的三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和你小說裏的豔遇相比,發生頻率更高的是無名指戴戒指的人的騷擾,我發現這男人結婚以後找起小姑娘來絕對是脫胎換骨般的胸有成竹惡虎撲食,婚前那種前後遲疑羞澀靦腆一點兒影兒都沒了。我承認單身的特權是如果有好男人在眼前的話會毫無顧慮多多益善,但這種專門來搗亂的實在是太惡心了,我連已婚的女友交流都明顯少了,跟一個有婦之夫有什麼話好說?”
……
譚艾琳一開始有點不知道如何接受這樣的論點,她覺得顧佳太悲觀了,生活似乎虧待了她,於是她憤憤不平地跟黎明朗電聊釋放自己的情緒。到了晚上,還是覺得情緒不穩,於是信手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躺在沙發上才發現原來是張曉風的散文集,翻開扉頁,青春的潮水洶湧而來。
還是在讀大一的時候,就是因為一篇文章,自己喜歡上了張曉風,這位文筆細膩溫婉、平實動情地文壇前輩,這篇文章的名字就叫《一個女人的愛情觀》。譚艾琳永遠都記得,在那樣一個應該風花雪月的年齡,那樣一個充滿風花雪月的校園,自己卻獨獨鍾愛這文字中樸素的愛情緯度,喜歡上她筆下的一蔬一飯的浪漫,喜歡歸家時有人守候的溫馨,喜歡電話一段熟悉的呼吸,甚至喜歡上白發吟。
譚艾琳困惑了,到底哪一個才是自己,為什麼女人總是在違背規律地生活,該浪漫的時候喜歡平淡,該回歸自然的時候卻又迷戀激情的歲月,就好像年輕的人穿素,年長的人掛紅一樣。她開始覺得顧佳的話是對的,至少體現了女人麵對生活的另一個側麵,她開始反省自己的愛情,忽然發現其實武嶽峰真的挺好的,生活中能有一個讓你牽掛的人已經是種幸福了,何況他一直在為你改變。她忽然發現原來愛情的對象原來就是——你把所有的單身男性的名片放在一起,讓後一張一張的做減法,卻發現,最後留在自己手上的竟然還是現在站在你身邊的人。
譚艾琳笑了,原來生活自有它的安排,原來生活中不全豔遇和激情燃燒,原來自己已經擁有了很多。於是她給武嶽峰發了短信:不知道我有沒有告訴過你,其實,我很感謝上天讓我遇見這樣一個你。
生活裏沒有風花雪月,卻有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