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樣的要拉攏的盟友和文武官員將領,靖樂王該怎麼辦?
辦法是有的,那就要靠靖樂王自己的表現,對天朝貢獻,對百姓的重視,對於這些人的尊重。
要靠著靖樂王的長期孜孜不倦的努力,才能將這些人拉攏到身邊來的,其他的別無辦法。
可是靖樂王似乎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啊。
還想象開府建衙一般的當上一個甩手掌櫃,將拉攏盟友組建勢力的任務交給了自己三人,這是絕對不行的。
自己三人雖說也說得上是位高權重,但是相比其能夠爭奪皇位的靖樂王來說,最多算是能夠輔助靖樂王的重臣罷了。
拉攏盟友組建勢力這樣的事情,必須由靖樂王自己親自出手才可以的,不然顯示不出靖樂王的誠意不說,還會讓被拉攏者有種被輕視的感覺,從而交惡,那樣可是得不償失了。
這一點本來想著靖樂王是能夠看得到的,可是誰想靖樂王看起來是沒有想到的,竟然也要甩手,這可是不行的,這裏麵的道道,可是一定要和靖樂王說清楚的。
三人想到這裏,不由的搖搖頭,靖樂王雖說是閱讀了大量的能夠找到的書籍,才學可以說是橫溢,但是這實際的經驗還是太少,還需要多多的磨練才是啊。
三人不敢怠慢,趕緊打斷了靖樂王的一廂情願,將此事的不同詳詳細細的進行了解說。
此話不說還好,一經解說,倒是把靖樂王給驚出了一頭的冷汗來。
聽的三位舅舅講完,趕緊離座向著舅舅行禮致謝:“是外甥我想的差了,還好有舅舅的補救,我這就更改。”
話說到了這裏,靖樂王的臉上還是露出了遺憾的表情,遲疑了一下說道:“唉,要是我必須要留在京都拉攏盟友的話,我這第三步可就難以實現了,實在是遺憾得很啊!”
“不知道舅舅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兩全其美沒有?”
三位舅舅一笑:“哦,那你的第三步是什麼,說說看,說不定還真的是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呐!”
靖樂王不好意思的露出了一個靦腆的笑容,才接著說道:“第三個想法啊,很簡單的。”
“聖人說過的,破萬卷書,行萬裏路,要以出行來驗證書中的道理,這樣才不會是死讀書,我讀了這麼多的書,要是不能夠一一驗證,豈不就成了死讀書的腐儒了,這是其一。”
“在一個是民間疾苦,隻是耳聞而已,沒有目睹,對於天朝目前的狀況了解,也隻是僅僅限於父親母親以及身邊的親人的訴說,所謂的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也隻有我自己親眼見到,親身體會到才能產生切膚之痛,才能知道該做些什麼。”
“雖說是已經有了計劃,但是僅僅靠著書上讀來的,聽別人說來的一些情況和見識,就認為天下事盡在掌握之中的話,那就實在是井底之蛙了,也太小看與天下的英雄了。”
“更別說那些能在天朝屹立數百年不倒的世家和豪強了,又有哪個是易於之輩呐。”
“我必須要將自己給好好的武裝起來,盡全力的學習和觀察,隻有這樣才能夠繼承父皇和天朝曆代陛下的意誌,將天朝延續到千秋萬代去。”
“所以我的第三個想法便是,既然讀完萬卷書了,那我就該行萬裏路了,一邊磨練自身,一邊看看我天朝的真實現狀,順便管管不平事,同時結交誌同意合的民間奇人異士,培養根底,這就是我的第三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