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節 認同,資金周轉(1 / 2)

今天三千字,大家多多提點啊!!!!!!

-----------------------------------------------------------------------

拉攏同盟組建勢力的時候,要拉攏的盟友可都是有著很高的標準的,最起碼的一點就是要對靖樂王有認同感。

這一點是相當的重要的,就以靖樂王的出身來說,世家這個方麵基本上就是直接排除的結果了,更本無法得到世家的認同可言,沒有什麼指望。

講究血統的世家和豪強,在這個方麵是有十分的界限的,對於認不認可的血統是毫不含糊的。

比講究血統的名馬、名犬,還有講究根源出身的,這一點上是很拎的清的,三品官以上才入階,三代以下非豪門,百年以上繁衍方世家。

在這一點上,靖樂王的外公溫冉居士這一脈,最大不過是一個五品官,更沒有過三代,就算是靖樂王的外公溫冉居士,也不過是學府天人,並不為世家和豪門看的起,可謂是標準的寒門子弟。

有著一個出身寒門的母親的靖樂王,隻會被所有的世家和豪門認為是血統混雜的皇室旁支,在世家和豪門的心裏,這樣出身的靖樂王更沒有繼承大統的資格。

但是太子和四皇子就不一樣了。

首先說說太子吧,太子之母皇後娘娘,雖說是出身一個沒落的世家門第,也比較傾向於寒門子弟啊,但是畢竟是出身世家,最起碼所繼承的血統受到了世家和豪強的認可,也得到了相當一部分的世家和豪強的支持,再加上一部分寒門子弟的支持,能有現在的成就,其所身負的血統是功不可沒得。

再說四皇子,那可是根正苗紅的世家和豪門血統與皇室血統的完美結合體,在以出身論英雄與否的世家和豪強的眼中,四皇子這樣的存在才是繼承大統的的正統皇家人選所在,也隻有這樣血脈的四皇子才是他們應該支持的對象。

所以四皇子在封王之後的短短數年裏,勢力是突飛猛進,要人世家和豪門是全力舉薦,文的武的個個都是出身世家的一方英才。

要錢,更是簡單的要死,要多少有多少,太子還需要組建商行商隊來賺取一部分,四皇子隻是簡簡單單的張張嘴就可以了,銀錢滾滾而來,實在是太容易了。

這一點可是與世家和豪門在背後不遺餘力的支持是分不開的,這也正應了世家和豪門隻認出身不認能力的作風。

太子從中得到了一點的好處,四皇子就幹脆是世家的代言人了已經,其中所得到的益處不可言喻。

可是到了靖樂王這裏基本上就無法得到任何的好處了,光是出身這一點上,就斷絕了所有的幻想和奢望。

就算是有世家和豪門有意向支持靖樂王,也就是兩種想法罷了。

一種就是真正有智慧的積澱相當的深厚的,已經脫離了世家和豪門局限的,有大智慧的領頭人的世家,能夠慧眼識珠並且不會在乎一時的得失,能夠真正看到天朝的窘迫局麵和隱患,並且真正的心懷天下。

可是這樣的世家實在是太過於鳳毛麟角了,最起碼在皇帝陛下身邊這麼久,從輔佐皇帝陛下起事開始,直到已經在朝中打滾這十來年間,也不過是僅僅見過兩家而已,並且這兩家都是自天朝建國開始就存在的古來家族了,對,隻能夠用家族來形容了。

千年來幾經沉浮,已經脫離了世家和豪門的小家局限,放眼的是天下百姓。

出身世家,卻站在皇帝陛下的身邊鼎力相助,哪怕是因為皇帝陛下的一些革新舉措損害到了這兩家的一些利益,甚至是皇帝陛下首先拿這兩家當做示範做一些革新的實驗,也從來沒有背棄過皇帝陛下,最多的時候不過是發上兩句牢騷,一直都是皇帝陛下的忠實臣子,深得皇帝陛下的信任。

不過啊,整個天朝梳攏上一個遍,也僅僅是有這麼兩家了,除此之外,可以說是再無其他了。

但是也不是絕對的,據說是天朝開國時,這樣源遠流長的世家總共是有八家,稱為天朝的八大家,“雪晨黎鎏,凰朧湶舞”正是八大家的諧音,可惜,千年下來八大家隻留下兩家鎏湶兩家了。

目前還都團結在皇帝陛下的身邊,想要讓他們來支持目前還是一無所有的靖樂王是多麼的不現實吧。

其他的整個天朝可是足足有數千甚至上萬的大小世家,要想找到一個支持靖樂王爺千歲的,那才是癡心妄想。

呃,這就牽扯到第二種人了,所謂的投機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