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來到綿陽市考察指導災後恢複重建工作,對災後恢複重建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強調,災區要繼續把恢複重建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理清思路、狠抓落實,有始有終、保質保量地全麵完成恢複重建任務,著力提升災區自我發展能力,努力把災區建設成為四川新的經濟增長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先行區、發展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的示範區。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李建國參加考察。隨同******來綿考察的還有: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主任委員黃鎮東,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白克明,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雲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孫偉等。
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葆,省委常委、秘書長、******部長陳光誌,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甘道明,綿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吳靖平,市委副書記、市長曾萬明,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左代富,以及市領導陳興春、王綿生、趙琪、經大忠等陪同考察。
羌山肅立,湔江靜流。21日,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詳細聽取了北川老縣城及唐家山堰塞湖保護、老縣城地震遺址博物館規劃建設的有關情況彙報。5·12特大地震,使北川老縣城受災慘烈,全城幾乎被夷為平地,震後又相繼遭受洪澇泥石流等多重災害。按照中央領導同誌指示精神,綿陽市成立了北川老縣城及唐家山堰塞湖保護工作指揮部,對震後的老縣城采取了一係列保護措施,並擬將老縣城建成5·12特大地震遺址博物館,使之成為世界首座以整體保存地震、洪澇災難原貌,集見證、紀念、警示、科普、科研等功能於一體的社會文化、科學理論、自然遺產保護平台。
伴隨婉轉低回的《思念曲》,******一行步入5·12特大地震紀念碑前,與現場的各界人士代表一起靜靜肅立,共同祭奠5·12特大地震遇難同胞。鬆柏森森,哀樂低回。紀念碑頂端覆蓋著黑色帳幔,中央懸掛著一捧黃色的菊花。紀念碑的四周,擺放著一簇簇黃色的、白色的菊花,浸染著對大地震遇難者深深的哀悼。黑底白字的“深切悼念5·12特大地震遇難同胞”橫標後麵,是特大地震留下的亂石嶙峋的山體。祭奠活動簡樸而隆重,******一行向在5·12特大地震中不幸遇難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災鬥爭中英勇獻身的烈士鞠躬、默哀,並敬獻了鮮花。
5月的綿州大地,地震災痕漸褪,滿目青山疊翠,災區麵貌煥然一新。在5·12特大地震後惟一一個整體異地重建的縣城——北川新縣城,******實地考察了新縣城工程建設進展情況。
穿過由山東濰坊援建的長205米、寬30米的西羌北橋,******一行便進入熱火朝天的北川新縣城建設工地。透過車窗遠眺,北川中學、北川中醫院、疫控中心的主體工程已封頂,由華西集團承建的北川新縣城自建工程及行政辦公設施正抓緊施工……一天一個樣,平地起新城,北川新縣城建設無疑創造了災後重建的“北川速度”。看到一棟棟嶄新的樓房相繼落成,市政道路及幹線管網陸續竣工,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