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教育的發展方向(3)(2 / 3)

有一個女校長,她說中國的女孩子們不了解自己身體,所以她們上衛生學時會臉紅,要她們身體站直是很件困難的事。中國的教師也養成了舊式文人特有的彎腰習慣,並被學生們模仿。這就好比是一個視力很好的人戴上寬大的眼鏡就成為了學者一樣。在另外一個學校,校長發現中國學生的跑跳能力很差,他們根本沒受過訓練。他們對體能訓練一點兒也不感興趣。鮑勃·蓋利說,中國的體育運動一直是退縮不前的,因為中國人害怕失敗丟麵子。有一個足球隊,當碰到比它強大的對手時,人們就會棄權不比賽了。不過後來,體育運動和比賽的精神在中國人中漸漸地培養起來了。

在政府創辦的學校裏,是沒有體育老師的,學生們也不會進行體育鍛煉。有的學生隻是揮舞幾下印度式的棍棒或者操練來福槍。還有一群體弱的學生在網球場上跑步,可是他們的長衫卻不方便他們運動。所以他們的動作顯得很滑稽,就像是一個小豬在抓咬毛線球一樣。然而,就是這些穿藍色長衫的學生推動了中國的足球和棒球的發展。教會學校更注重培養學生體育運動方麵的興趣,也比政府學校做得好。他們有著運動的激情,並且發揮出帶動了學生們的興趣。

體育運動有著普遍的吸引力,從中國人對體育的強烈反應中就可以看出來。中國各地開始舉辦運動會。在廣州,基督學院是一所受人尊敬的教會大學,這裏舉辦了田徑運動會。在兩天的運動時間裏,一千人參加比賽,二十萬人前來觀看。天津舉行的第一次運動會,有七千人來觀看,而去年十月的第二次運動會則來了二萬人。在南京,中國人將南京工業展覽與全國運動會同時舉行。一百四十名參賽選手要在項目中角逐,他們為了獎牌而來。距離二百英裏遠的上海,有一千名極其喜愛體育運動的人也趕來了。如今中國有了自己的運動會,大小官員也會親臨現場給選手鼓掌加油。正如在婆羅洲的一個內部足球隊裏,英國人和馬來人都熱情,這就是他們的共通之處。中國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靠著中國的體育熱情地聯係起來了。至此,中國人意識到了中國年輕人通過體育鍛煉能使身體強壯,相信了我們將體育運動帶到中國是出於真誠。中國人的身體強壯起來了,中國才會強大起來。從上海、天津電報學校畢業的學生被分到電報站裏,他們成了花花公子並且身上沾滿了女人氣。他們像女人一樣打扮自己的臉,對女性沒有激情,也沒有興趣與新式女性競爭工作。

中國學生在文字組成或學習動植物方麵具有繪畫般的美感、精確和詳盡的才能,對於這一點,教師們都是同意的。長期的對千百種文字的組織訓練讓中國學生掌握了這種手法。中國學生會一直認真地分清各種文字,這源於他們的仔細和精確精神。同樣地,他們在準備標本和幻燈片時也是抱有認真的態度,用自己繪畫手法很好地完成。東亞的民族要想趕上我們美國,還有一個難關,就是他們必須攻克文字帶來的困難。我曾問過兩個日本帝國大學的校長,為什麼他們的學生在二十一歲時才上大學,比美國學生晚了三年呢?他們回答說,自身語言比美國字母文字難學,必須花上三年至五年的時間才能掌握。有一個學者,他在中國過了半輩子了,我問他多長時間才能讓中國人不學漢字。他回答說,也許五百年吧。

在很實際的方麵,我們也會發現文字問題。我們文字的鉛字重五十磅,隻需五美元;而中國的鉛字重半噸,需要一百美元。我的排版機排不出漢字,所以打字機打不出漢字。如果有這樣的打字機,那麼鍵盤得有飯桌大才行。商務印書館有一架打字機,占地麵積很大,排字架由七千個小軸承箱構成,每個軸承大約一點五平方英寸。這樣的機器印刷出的中文報紙,不僅花費太多,而且也不如我們的容易讀懂。接受舊式教育的中國人隻能教年輕人們漢語言,現在的大部分年輕人不僅學習漢語,而且還要學習西方語言。相比之下,學漢語花費的時間比學西方語言所需時間多三倍或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