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實用的臨床醫學(1 / 1)

雖然《本草綱目》是一部藥物學專著,但它同時還記載了與臨床關係十分密切的許多內容。原書第三、第四卷為"百病主治藥",記有113種病症的主治藥物,其中第三卷外感和內傷雜病中,就包括有專門治療傷寒熱病、咳嗽、喘逆類的藥物,第四卷則主要為五官、外科、婦、兒科諸病。原書中明確提出能治療瘟疫的藥物有:升麻、艾葉、臘雪、丹砂、陽起石、火藥、大青、麻黃、威靈仙、蘀草、大麻、大豆豉、葫、竹筍、梨、鬆、豬苓、竹、石燕、犀、桃蠹蟲等20餘種。

此外,《本草綱目》中收載各類附方11096首,涉及臨床各科,包括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其中2900多首為舊方,其餘皆為新方。治療範圍以常見病、多發病為主,所用劑型亦是丸散膏丹俱全,且許多方劑既具科學科,又有簡便廉驗之特點,極具實用性。如治療咳嗽病的方劑,即在多種藥物附方中出現,舉例如下:

肺氣喘急:馬兜鈴二兩(去殼及膜),酥半兩(入碗內拌勻,慢火炒幹),甘草(炙)一兩,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六分,溫呷或噙之。

哮喘咳嗽:鴨掌散:用銀杏五個,麻黃二錢半,甘草(炙)二錢。水一鍾半,煎八分,臥時服。又金陵一鋪治哮喘,白果定喘湯,服之無不效者,其人以此起家。其方:用白果二十一個(炒黃),麻黃三錢,蘇子二錢,款冬花、法製半夏、桑白皮(蜜炙)各二錢,杏仁(去皮尖)、黃芩(微炒)各一錢半,甘草一錢。水三鍾,煎二鍾,隨時分作二服。不用薑。

肺熱痰咳,胸膈塞滿:用栝蔞仁、半夏(湯泡七次,焙研)各一兩。薑汁打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薑湯下。

因此《本草綱目》在臨床治療方麵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本草綱目》有太多的革新與創建,甚至包括李時珍對文字訓詁造詣之深,方言轉語順手拈來,長於散文,為藥立傳,妙語連珠,文學才華令人飲佩,不亞於語言大師。

《本草綱目》不僅為我國藥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對世界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書出版後,很快就傳到日本,以後又流傳到歐美各國,先後被譯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鮮等十餘種文字在國外出版,傳遍五大洲。早在1951年,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上,李時珍即被列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像屹立在莫斯科大學的長廊上。不僅對中醫藥學具有極大貢獻,而且對世界自然科學的發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也曾受益於《本草綱目》,稱它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英國著名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16世紀中國有兩大天然藥物學著作,一是世紀初(1505年)的《本草品彙精要》,一是世紀末(1595年)的《本草綱目》,兩者都非常偉大。"

也許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李時珍的許多創建在我們看來還有不完備的地方,但古人有雲:"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勝弗傳。"中醫之學能有今天的繁榮與盛名,與前輩的開拓一脈傳承,而李時珍正是這值得我們永遠紀念與愛戴的、披荊斬棘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