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
韓愈,唐詩的巨匠、儒臣的典範、孟子的繼承人、宋明理學的先道、釋道兩家的挑戰者、古文的宗師。
安史之亂爆發後十三年、詩仙李白去世後六年、詩聖杜甫去世前兩年,別字“退之”的韓愈出生於大唐帝國的首都——長安。那時是代宗大曆三年(西元七六八年)。籍係河南河陽,因為郡望關係,又稱昌黎韓氏。
韓愈出生不久,母親就去世了,三歲時又沒有了父親,好在長兄韓會和鄭氏嫂嫂、乳母李氏把他撫養成人。對於他們,韓愈是終身感念的。
德宗初,韓會去世。因為中原多故,孤苦的韓愈,隨嫂避亂宣城,自幼勤奮力學,因為世變(例如頻繁的軍閥混戰,西元七八三年的涇原兵變,吐蕃回紇的歲歲侵擾等等),漸漸養成堅強的、振興儒教、改革時文以匡世濟民的崇高誌向。
韓愈十九歲到長安求進士,交上梁肅等古文先驅。窮困糾纏不去,而壯誌也從不消失。跟著二十一、二十二、二十四歲那幾年,三次應考進士,都不成功﹔到貞元八年(西元七九二年),才與馮宿、崔群等,同時登上當時進士的龍虎榜。
唐朝製度,考中禮部的進士隻有科名,還須再考吏部的博學宏詞科才可以攝職從政。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歲那三年,韓愈三度應考,又都告失敗,於是三度上書宰相,要求一個公平的機會。得不到答覆。
3失意的韓愈,從二十九歲起在汴州做了節度使董晉的幕僚。董晉死後,又轉任另一位節度使張建封的輔佐,不久去職。
貞元十七年(西元八○一年),韓愈三十四歲,任四門博士教職。
兩年後冬天,拜監察禦史。不久,可能因為上了“天旱人饑”的奏狀,得罪權臣,又或者見排於當時勢力日大的王叔文黨,被貶為連州陽山令。
德宗貞元二十一年,即順宗永貞元年(西元八○五年),是政潮特別洶湧的一年。正月下旬,德宗去世,太子即位為順宗。素來信任的王叔文黨大舉用事,韓愈的好朋友柳宗元、劉禹錫亦在其中。他們激急地推行新政,不久就被以宦官、太子為首的舊黨反撲:而且順宗即位不久就瘖不能言,大權迅速旁落。七、八月間,太子宮廷政變奪權成功,即位為憲宗,盡貶王叔文黨。三十八歲的韓愈,一方麵沉潛著述,寫成了《原道》等五篇論文,準備將來擴充成為一家之言的專著,一方麵看著政見不同的好友劉、柳等人暴起暴落,流放到永州等窮荒之地去。
次年(憲宗元和元年)六月,韓愈被任為國子博士,前後三年,改任其他官職,其間一度任河南縣令,禁止藩鎮在東都洛陽置留邸,貯潛卒——換言之:根除了政治基地和軍事的潛在力量,避免危及中央政府。
元和七年,四十五歲的他,又被降調為國子博士,翌年初,在苦悶的心情中,寫成了傳誦千載的《進學解》。這篇文章感動了很多人——包括執政的宰相,於是改任為比部郎中、史館修撰。後來,又調任了一些其他職務。最高升到了刑部侍郎之職。
元和十二年秋冬間,平定心腹大患的淮西吳元濟,是當時一件令唐室無比振奮的大事。次年,以文章著名的韓愈受命寫成洋洋灑灑的《平淮西碑》。
年底,誌得意滿而又自知做了不少虧心事的憲宗皇帝,為了祈福而迎接佛骨,韓愈力諫,觸怒了皇帝,幾乎死罪。僥幸保存了生命的韓愈,懷著舊日士大夫的忠憤,也懷著愛女途中夭折的悲哀,被貶潮州,這時是元和十四年,韓愈五十二歲。
3韓愈在潮州短短八個月,驅除鱷魚,鎮服豪強,提倡文教,做了不少好事。跟著量移(就是移近一點京師,以示獎恤)袁州,廢除了典賣兒女的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