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大西國財寶之謎(3 / 3)

就見到在馬路對麵站著一個麵膛黑紅的年輕人,約莫二十出頭的樣子,他正站在一輛半舊不新的獵豹越野車前,不像是該年齡段年輕人那般“掃輕”(甘肅話:出風頭),沒皮沒臉地招攬著客人,隻是默默的看著來往的行人,眼裏閃現著一絲猶豫,卻並不主動上前搭訕,我們對這小夥子頗有些好感,於是衝他招了招手,他靦腆的笑了笑就朝我們走了過來!

“包車到玉門多少錢?”我問道,我用麻衣神相看了此人麵相,卻見有著皮特癢一般的特征,凹目高鼻,想必是個回回,當年忽必烈從今天的中東地區移民大量的色目人(意色目相異,異樣相貌之人,是元朝時中亞、西亞、歐洲民族的統稱,也是元朝的四類人民之一)來管理中原漢民,隨著大元帝國的敗亡,這些回回也就融合到了中華民族中去了,但還能依稀看出色目人的印記。

眼睛清澈明亮,全然沒有其他司機的那般爾虞我詐,此刻卻故作老練般道:“你們看給多少錢合適吧!”說罷怯怯的笑了笑,露出雪白的牙齒,其實我們早就知道了底價,於是將最低的一個價格說了出來,就看他的反應了.....

隻見他迷惘的眯著眼看了看我們,卻並沒有討價還價,轉身就回去開車門,我心想這下壞了,他嫌我開的價格太低了,其實我們也並不是想要跟他錙銖必較的,隻是想看看他的心性如何,如果真的是利字當頭,指不定將我們撂在半路上,那屆時我們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喊地地無門了,如果他嫌錢少而這時走了也未必是件壞事,此刻我們才知道他也是一個利字當頭的主,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啊!

那小夥子發動了汽車,搖下了車窗朝我們招招手:“你們怎麼還不上來?”我們才反應過來,胖子還是坐在前排,我們三人擠在後邊,也隻能如此了,胖子一上車就跟人繞開了:“咦!你怎麼不戴新疆人的那種帽子?”說罷還比劃開來,還裝模作樣囔囔道:“羊肉串,買買提的羊肉串!”那小夥一時間不知如何回答他!

其實回族和維吾爾族是兩個不同的少數民族,回族是當年忽必烈從今天的中東地區移民大量的色目人的後裔,大多數已經被同化了,已經和漢族在語言上沒有分別了,而維族也就是之前六叔說的被中原人稱作突厥的剌汗王朝人的後裔。

在清代,維族因為喜歡戴以紅色為基色的禮帽,故有紅帽子回回之稱,回回跟維族人都信仰伊斯蘭教,信奉真主阿拉,但是教義也大相徑庭,就好比佛教一樣,藏傳的密宗就跟漢傳的大乘就不能混為一談!

我從後邊拍了拍胖子的肩膀道:“胖爺!你就不能讓人家安心開車嗎?人家不叫買買提,叫....叫小馬對吧?”那小夥轉過頭表示肯定的點點頭,胖子對於我的神機妙算簡直是歎為觀止:“我說棍爺!你怎麼就知道他姓馬?為什麼不是趙錢孫李......”我心下得意洋洋,像在胖子麵前炫弄一番:“本道爺我今後急流勇退金盆洗手了還要靠這個糊口咧,這天機,不可瀉露!”

本是在欣賞窗外風景的鳴鏑卻笑了起來,胖子心情大好,於是問道:“大妹子你笑啥?”鳴鏑道:“人說十個回回九姓馬,這下是給你蒙對的是吧?”見到被揭穿,我也就不賣關子了。

首先回族中馬姓這麼多,主要與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譯有關,特別是與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譯有關,在古代穆罕默德譯作馬哈麻。首音“穆”譯為“馬”。明代的這種譯法對清代及其以後的影響是很大的。清代均依明代的譯法,將人名中的音穆譯為馬。甚至有人稱穆罕默德為馬聖人。

其次,由於馬姓是皇帝賜姓,如馬沙亦黑即為明太祖賜姓馬,另外回族也不像漢族那麼重視姓氏譜係,並可自由選姓,自然會有一些回族人選用馬姓,從而增加了馬姓的人數。故以馬姓居多。

汽車像是撒歡般奔馳在這廣袤的天地間,我也自詡走南闖北到過不少的地方,見識過不少的風土人情,但是像是甘肅這般的卻還是第一次見到,之前的腦海中這大西北不就是黃沙陣滾滾,大漠風蕭蕭,駝鈴聲聲,蒼茫寂寥,不信可以看看電影《新龍門客棧》嘛,那就是發生在當年甘肅玉門關附近!

可現在我目之所及到處是宛如南方的山地和丘陵,綠山對峙,溪流急蕩,峰銳坡陡,恰似江南風光,又呈五嶺逶迤。南疆的“纖秀”,北國的“粗獷”,在這裏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司機小馬不善言辭,所以我們也更加關注了車窗外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