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隊轉業幹部安置
1950年安置軍隊轉業幹部1人,1951年安置4人,1952年自治區成立了轉業建設委員會,始管軍隊轉業安置。至1966年3月,先後共接收安置軍隊轉業官兵129人,其中營級9人,連、排級82人。共安置軍隊轉業幹部17人世間,其中團級2人。從1984年起,對軍隊轉業幹部實行專項編製。
(四)公務員培訓
1997年,隨著公務員製度的全麵推行,對公務員進行政治和業務等方麵培訓。1997年12月,舉辦全縣黨政機關公務員骨幹培訓班,培訓120名公務員。截至1998年3月,共舉辦6期公務員培訓班,對全縣420名國家公務員進行了公務員基礎知識、市場經濟知識和法律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培訓。從2000年6月起,對全縣公務員進行計算機技能培訓。至年底,培訓各級各類公務員500多人。2002年,開展了WTO(世界貿易組織)知識培訓,2003年,開展了“走進甘肅”英語培訓,2005年,開展了項目管理知識培訓,全體公務員參加了培訓。
(五)專業技術幹部管理
50年代初,天祝科技人才缺乏,省、地調派一些專業技術人才來天祝工作,縣上也注重科技幹部的培養,每年選送幹部進大、中專院校學習深造,逐步壯大了科技隊伍。至1965年,全縣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4人(不含文教係統)。1980年5月成立了縣科技幹部職稱評定委員會。同年,在畜牧獸醫和農業中,晉升為助理師的30人;醫務人員中晉升為主治醫師的9人;水利技術幹部中晉升為助理工程師的3人。至1988年,全縣獲得相應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科技專業幹部共1645人,其中高級職稱33人,中級職稱355人,初級職稱1257人,已聘任各類專業技術職務的科技幹部有1403人,其中高級職務30人,中級職務305人,初級職務1068人。職稱評定後,簽訂了《專業技術職務崗位任期目標責任書》,職稱改革辦公室每年定期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麵進行考核。1990年,評聘專業技術職稱轉入經常性工作。至2000年底,全縣共有高級技術職務者32人,中級職務者734人,初級技術職務者2339人。
2001年8月,縣上製定《天祝縣“鄉土人才”開發實施意見》並著手建立優秀“鄉土人才”檔案。11月,在推薦評審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中推行了公示製度,增強了透明度。
2003年11月,全縣事業單位改革全麵啟動,2005年8月完成,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實行聘用製管理。
(六)離、退休幹部管理製度
幹部退休製度始於1954年,由於天祝的幹部隊伍建立不久,且為多為中、青年幹部,在五、六十年代退休者甚少。到1976年以後,老齡幹部開始退休。至1988年,全縣有293人辦理了退休手續。
1980年開始實行幹部離休製度。規定在1949年9月30日前參加工作的幹部,按離職休養對待。1984年1月,縣委設立老幹部工作局,1986年5月,貫徹執行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離、退休後安置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的幹部職工,可按在民族地區實際工作年限,每人每年享受高寒缺氧補貼80元的規定。至1988年有70名老幹部離休,他們中多數是五、六十年代來天祝工作的外籍幹部。
1989年之後,天祝縣離退休幹部逐年增多。幹部離退休嚴格按國務院文件規定執行,到齡即退。1998年,縣委、縣政府規定,凡已到離退休年齡的行政人員,一律按時辦理離退休手續,男性工齡滿30年或年齡55歲以上,女性工齡滿25年或50歲以上,經本人申請,組織批準,可提前離退休。提前1年以上退休的可提高職務工資一個檔次。提前離退休人員,允許按有關政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有病不能堅持正常工作的,男性滿50周歲、女性滿45周歲,工齡滿15年,按組織人事部門有關病退的規定給予辦理提前退休手續。
第七節社會生活
一、飲食
天祝藏族的夥食,原以肉乳為主,後來許多地方變成了半農半牧區,同時受漢族影響,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麵食
麵食主要是糌粑、饅頭、大餅、燒鍋、麵條、麵片、長麵、包子、餃子、油、攪團、散飯、拌湯、哲賽、點心、麵豆、搓魚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