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教師專業化發展與教師教育(4)(2 / 3)

四、走向專業發展的教師繼續教育

隨著終身教育思想的發展。繼續教育以其特有的社會適應性、形式靈活多樣性滿足著不同主體的需要,在世界許多國家都受到關注和支持,顯示出方興未艾的繁榮和發展態勢。教師的繼續教育也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教師教育的主導潮流,成為當代幾乎一切教師職業從事者的必然選擇。世界上一些主要國家一方麵製定有利於促進教師進修的政策,另一方麵為教師提供進修的機會和場所,並鼓勵教師應該具有不斷提高自己素質能力的自覺性和進取心。促進教師進修的製度化。在我國,“教師進修”作為我國的一種教育製度已經在法律上得到確認,但有關教師的在職進修體係尚未完全建立,亟待進一步的發展。

(一)更新教師繼續教育的觀念

當前,重職前輕職後的思維定勢依然存在。繼續教育觀念的更新就在於要認識到職前的師範教育不過是為教師職業奠定必要的專業成長的基礎,師範院校輸送的畢業生並不意味著已經造成了合格稱職的教師,還需要經過教育實踐的磨煉與職後繼續教育才能趨於成熟,教師的“專業成長”是貫穿於職前培養與職後進修的全過程的。因此,要建立完善的教師繼續教育體係,必須認識到教師教育是涵蓋了職前、職後教育在內的一體化、專業化的教育,進而擺正教師繼續教育的地位。

(二)明確教師繼續教育的目的

隨著教師教育的發展,教師繼續教育的目的也不斷發生變化,呈現出多層次和多樣化的趨勢。一是以取得學曆、學位或晉升等級資格為主要目標;二是以更新知識為主要目標;三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以改進中小學教育實踐為主要目標。在我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目標方麵,我國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不宜再以學曆教育為重點,而應轉向非學曆教育,切實發展教師的思維和教育能力,從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著眼,培養高標準、複合型的教師。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師繼續教育的形式

繼續教育的形式呈現出靈活多樣的特點,發達國家普遍設立短期、中期、長期師資培訓班。有全日製和部分時間製的,有脫產和不脫產的,有函授式和麵授式,時間上也不強求一律。我國存在五種主要的教師進修方式:一是“課程本位”模式,即以高校為主,以教師進修高一級學位為目的的培訓;二是“教師本位”模式,即以大學、教師培訓中心、民間非營利教師委員會、協會為主;三是“學校本位”模式,即由教師任職學校自主製定培訓計劃、自主組織培訓活動;四是協作式的培訓模式;五是網絡培訓模式。不管哪種方式,都應以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學專業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

(四)加強教師繼續教育的實效性

教師進修的課程內容一方麵存在著陳舊保守、缺乏新穎性、前沿性的問題,另一方麵還存在盲目超前性的問題。一為純粹地以提高學曆為目的的課程進修班。二是短期的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這類課程常標以“現代化”、“跨世紀”、“最新”等名目,其盲目性不可避免。三是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現代教育技術發展很快,更新淘汰率也很高,一擁而上的辦法可能造成教育投入的低效率甚至浪費;而且,落後的教育思想觀念駕馭現代教育技術,依然隻是形式主義的現代化。因此,必須把繼續教育建立在社會需要的基礎上,在現實基礎上先行發展、超前發展,避免浪漫主義、形式主義、功利主義傾向,突出針對性,講究實效,使教師繼續教育走上健康的、確實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