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身的因素

於同學在學校與其他同學交流較少,也較少參加學校和學院的活動,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內向,不願與他人交流和交往。他這種性格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麵的,可能是家庭原因造成的(父母的影響),也可能是本身性格如此(天生的因素)。這種內向的性格使得於同學不能很好地與他人溝通、交流,在生活中出現困難也不願與其他同學分享,這時候,他就會通過其他途徑尋求心理上的滿足。

網絡在此時就成為他溝通外界、發泄內心的途徑,因而造成他上網成癮。

3.外界的忽視

於同學產生此類問題,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們和同學們沒有及時發現問題,忽視了對他進行正確引導。於同學身邊的同學與其溝通、交流相對較少,對其生活和學習狀況不太了解,缺乏溝通和交流,一方麵使得他所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被發現,使他無法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朋友間的關懷;另一方麵,也造成班級內部同學之間缺乏相互溝通理解,為學生工作的開展埋下了隱患。

建議

這類學生的案例很普遍,很多學生都有上網成癮的現象,但是由於沒有很好的引導,導致沉迷網絡,影響生活、學習和工作。解決這類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家長進行引導

很多在校大學生沉迷網絡或產生其他問題,都是由於沒有家長在身邊。在家期間,有家長在身邊督促、引導,很多學生能夠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但是到了大學和研究生之後,身邊都是同學,就導致了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的出現,甚至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在工作中發現問題之後,可以及時與家長進行聯係。通過家長對學生進行慢慢引導,幫助學生改掉不正確的生活習慣。

2.輔導員及時溝通,加強平時與學生的交流

很多學生的問題不是一夜之間出現的,問題的出現是一個複雜、長期的過程。在平時注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多了解學生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了解其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問題的苗頭並給予解決。在問題出現之後,也不能一味地責怪同學,要及時檢查自己的工作,更加關注和關心出現問題的學生,幫助他們一起解決這些問題。同時,要時時與學生進行溝通,教導學生要相互了解、相互愛護,讓同學之間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互幫互助的氛圍,幫助一些有困難的學生克服困難。

3.積極求助於一些專業機構

當學生出現沉迷網絡或其他問題之後,有些學生的問題已經相對嚴重,這時候,如果輔導員已經沒有能力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那麼就需要求助一些專業機構,比如心理谘詢、青少年教育中心等。很多學生出現的問題是由心理問題引起的,這時候就需要專業的人員對學生進行開導和引導,幫助他們走出這些心理問題。輔導員要及時與這些專業人員聯係,及時了解學生狀況,做好輔助工作。

國家長期以來一直把高校學風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各高校也十分重視學風建設。學風在師生的學習、成長、發展,學校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保證教育質量,貫徹教育方針等方麵,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學風建設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係統工程。優良學風的形成是學校、教師、研究生等不同群體、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隻有研究生教育的各個環節相互聯動,使得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業務培養更加緊密地結合,才能真正實現全麵推進學風建設的目標,從而保障研究生的全麵發展。

本書以北京部分高校全日製在校研究生為調查對象,對他們的學風現狀及對學風建設的看法、認識進行了調查和分析,並形成加強研究生學風的建議。由於時間等客觀因素,本書尚未針對更多的高校和學科進行深入研究,對於教師的調查也需要進一步深入。今後還需對研究生學風進行導師、管理者層麵的研究,形成不同視角的全方位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