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物開靜,形生理。

(《幼官篇》

[注釋五和時節:此節言土德,土生數五,主和,故雲“五和時節”。

五行配四時:木配春,火配夏,金配秋,水配冬、土無所屬,此篇置於春前,《禮記·月令》、《呂氏春秋十二紀》麗於季夏後。

君服黃色:五行配五色,土色黃,木色青,火色赤,金色白,水色黑。此節言土德,故服黃色。以下各節服色仿此,不另注。

味甘味:五行配五味:土味甘,木味酸,火味苦,金味辛,水味鹹。此節言土德,故味甘味。以下各節口味仿此,不另注。

聽宮聲:五行配五聲:土聽宮,木聽角,火聽羽,金聽商,水聽徵。此節言土德,故聽宮聲。以下各節聽聲仿此,不另注。

治和氣:此篇以和、燥、陽、濕、陰為五氣,分別與土、木、火、金、水相應。

用五數:土生數五,故用五數。

黃後:黃帝。黃後之井:乃就井之方位而言。五行說者以五行配五方:土主中,木主東,火主南,金主西,水主北。黃帝以土德勝,此節言土行,故黃後之井乃中央之井。下文“青後”、“赤後”、“白後”、“黑後”即青帝、赤帝、白帝、黑帝;其井依次為東井、南井、西井、北井。

倮獸:尹注未達。按下文“羽獸”、“毛獸”、“介獸”、“鱗獸”分別指四方之宿,則“倮獸”或指中天某宿。倮獸之火,即中央之火。

爨(cuàn):燒火做飯。

濡(rú):遲緩,柔順。歐:讀為嘔,養育的意思。“藏溫濡,行歐養”與下文“藏不忍,行歐養”等,皆就君立言,申言慈惠之意。

坦氣:平和之氣。循通:順通。今本作“修通”,據許維校改。下文各“循通”同此。

1開靜:或謂“開”為閑字之誤,開靜即閑靜。形生理:促進生長之道。此句以下,以及下文各節“形生理”下,均言治國治民之術,不錄。

12肅:指草木萎縮。閹:男子去勢,此指萬物繁殖機能遭到掩閉。

五行說者以不同時節行不同政令,違者必災。肅、霜、閹即所致之災。

霜:今本作“雷”,據丁士涵校改。

13此節“十二”及下文各節“十二”均指天數。戒:同“誡”,告。

14小卯:節氣名。本篇節氣名與今名多不合,尹注以為齊之異俗,無得而詳。或以“卯”為“卵”之誤字。卵:產卵,萬物生發之意。

15和氣:今本作“義氣”,據丁士涵校改。

16合男女:指青年男女合會,自由擇偶。據《周禮·地官·媒氏》,古代於仲春之月(二月)有男女合會之俗,此篇在三月,蓋亦相去不遠。

17八:木成數。五行生數次第為: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

地上五行各加以土之數。木三,加土五,故八。下句“用八數”,本此。八舉時節:行木德時節。

18羽獸:尹注以為南方朱鳥(南方七宿),並謂:“用南方之火,故曰羽獸之火。”按,此說與木德方位不合,或別一說。《淮南子時則訓》孟春下:“其蟲鱗。”高注:“鱗蟲,龍為之長,位在東方也。”據此,“羽獸之火”當作“鱗獸之火”。鱗獸,指東方青龍;鱗獸之火,即東方之火。

19落:指草木搖落。

20郢:通“盈”。“小郢”與下句“中郢”,指白晝時間見長。

21今本“絕氣下”後重下字,據丁士涵校刪。絕氣:節氣名。下文“白露下”與此同例。

2小暑:今本作“大暑”;下句“大暑終”,今本作“小暑終”,小、大二字誤乙,據下文“十二大寒終”改。

23七舉時節:行火德時節。火生數二,加以土數五,故七。下句“用七數”,本此。

24毛獸:尹注以為西方白虎(西方七宿),並雲:“用西方之火,故曰毛獸之火。”按,此說與火德方位不合,或別一說。《淮南子·時則訓》孟夏下:“其蟲羽。”高注:“羽蟲,鳳為長。”鳳,又名朱鳥。據此,“毛獸之火”當作“羽獸之火”。羽獸,指南方朱鳥;羽獸之火,即南方之火。

25葉:長葉。

26華:開花。

27耗:虧損。秋實之節,草木生葉,五穀不實,物資虧損,乃行政逆時所致之災。

28期風:丁士涵以為“朗風”之誤。朗風:涼風。

29搏:捕捉。今本作“簿”,據張佩綸校改。爵:通“雀”。搏百爵:即捕殺群鳥。“小卯”及下文“中卯”、“下卯”與春節同文,當誤。

或以為“卯”乃“酉”字之訛,酉位在西,主秋,故以名節。

30此時“合男女”,與古俗不合。《禮記·月令》、《呂氏春秋·十二紀》作“合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