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教室,映入眼簾的是一麵麵會說話的牆壁。黑板的上方懸掛著師生一起為本班級製定的班訓:團結進取,樂學向上。教室的左側貼著從全班同學中征集來的班徽,上麵繪有50隻飛舞的鴻雁,寓意全班50名同學將如同50隻鴻雁一樣,在老師這隻頭雁的帶領下,飛向屬於自己的燦爛明天。班徽的四周則張貼著學生們的照片,以及每個學生在照片旁寫下的一句簡短的話:有的是自己的奮鬥目標,有的是啟示自己的名言警句……小小的圖標,短短的語言,無不折射著孩子們追求進步、追求發展的美好願望。
教師的右側是精心布置的“學習天地”板塊,裏麵涵蓋著開學以來各科的專題活動,既有優秀作業、毛筆字、水彩畫,也有英文小報,手工卡,書簽等手工小製品,豐富多彩,琳琅滿目。
教室後麵的黑板報,是學生們又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學生們把隊標寫在每一期的板報上,隨時提醒著自己:班級是我家,愛班如愛家。
植物角擺放著學生們自己帶來的各種花花草草,它們在大家的細心嗬護下,顯示出了勃勃生機,學生們由衷地感受到了班集體的可愛、溫暖。
以上案例中教師的做法在中小學是很常見的,他們都比較重視教室環境的美化,力求讓教室的每一麵牆壁都會“說話”。
其實,我國古人也很注意環境對人的影響。“孟母三遷”的教育故事,一直被後人傳為佳話。“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創造人。”對於學生而言,教室是他們最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所。在一個幽雅溫馨的環境裏上課,學生們自然心情愉悅充滿幹勁。所以,有經驗的班主任都很重視教室環境的布置,這對於營造出一個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十分重要。
心理學認為,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客觀現實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優美的教室環境不僅使學生在其中快樂地生活和學習,也可以大大消除學習後的疲勞,而這自然有助於營造出一個活潑和諧的課堂,更重要的是,它有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另外,優美的教室環境還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
輕鬆愉悅,讓人感到舒適的教室環境會讓生活在其中的學生心情愉悅,反應迅速,從而不斷地進步,人人都有成為好學生的目標和行動力。而要創造出這樣的環境,自然需要教師的辛勞和付出。常聽人說:“要看一個班主任的管理能力,隻要到他的班級裏去走一走就知道了。”的確,班級管理的好壞最能直接體現出班主任的水平,而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級,最省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營造一個優美的教室環境。想象一下,當你走進一間幹淨整潔、窗明幾淨、寧靜幽雅的教室時,你忍心亂扔紙屑、隨地吐痰嗎?你忍心在教室裏追逐打鬧、大聲喧嘩嗎?毋庸贅言,一個和諧、溫馨的教室環境,給人賓至如歸的感覺,這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著學生的道德修養。
所以,教室環境是一種無形的潛移默化的內在力量,每位教師和班主任在做好日常教學的同時,都應該重視教室環境的布置。
既然如此,在布置班級時,作為一個班主任又該如何讓四麵冰冷的牆壁生動活潑起來,甚至達到既可在課上烘托課堂氣氛又能在課下教育學生的目的呢?
提高對環境育人重要性的認識。
有調查顯示,寬鬆、和諧、健康而又富有特色的育人環境,不僅能啟迪學生的才智,增長學生的知識,還能給予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融洽的環境中,學生感到自己得到了理解、重視,能夠自由表達觀點,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場所。教室,不僅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主要場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陣地。“唯有精神,才會使教室成為真正的教室。”
寓教於境,情感熏陶
“有意無景,形同說教;有景無意,格調不高。”學生優良品質的形成往往是在一個既溫馨優美有著濃鬱文化氛圍的環境中熏陶出來的,這種耳濡目染的影響遠遠大於其他的教育方式。因此,我們要注重德育的滲透、引導功能,優化班級環境建設,營造文明、健康、活潑向上、具有濃鬱德育氛圍的班級文化,以達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成就。
教師隻要在布置教室的過程中,適當地引導學生充分關注教室環境布置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涵、情感因素,就能盡可能地發揮教室布置的育人功能。比如,在教室裏設置圖書角,擺放各種課外書籍,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領略各派大家的風采、接受偉人的教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讀曆史了解現實;通過展示學生的優秀作業、書法、繪畫作品、手工製品等,激發學生向上的動力,在班級裏形成一種良性競爭;通過各種花草樹木的巧妙擺放,讓學生仿佛置身於大自然之中,呼吸清新的空氣,陶冶情操,淨化心境,給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