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漢苗邊界:清代清水江下遊的宗族建構與國家認同(3)(2 / 3)

關於祭堂的陳設,根據天柱《陶氏族譜》和錦屏茅坪《龍氏族譜》的記載,祭堂正中為正享位,也即始祖考、妣之神位,正享位兩邊按左昭右穆的順序,分設曆代高曾祖考、妣昭穆神位。神位前為一到兩排供案,每排供案有左、中、右三張。用以陳設豬、雞、羊等犧牲以及果品、金銀玉器等祭品。中間供案前設香案,上燃香、燭。這是讀祝文的地方,歌僮或通讚、引讚等分列於香案旁。香案前設有茅沙。主祭孫立於香案前,陪祭孫與眾祭孫列於主祭孫之後。

祭祀之前要先發榜文,通知宗族成員參與祭祖活動。為了熟悉祭祀禮儀,有的宗族還要在祭祀前進行演練。如茅坪《龍氏族譜》規定於祭祀前夕,“薄暮演禮。禮生執事各舉其職,正獻分獻以童子代行。主祭陪祭列坐兩旁觀禮,黎明行事”。

各個宗族的祭祀禮儀雖然各有特色,有繁有簡,但至少要包括迎神、獻禮、賜福、送神四個環節。茅坪《龍氏族譜》對祭祀儀式記載如下:

(一)迎神

先鳴炮,次擊鼓,鳴金,奏樂,樂止。主祭孫、陪祭孫盥手,詣寢室迎取事先用紅紙寫好的祖宗牌位。跪,上香,俯伏,引讚北麵讀告詞。其詞為:

嗣孫某等今以仲春月(秋書仲秋,冬書仲冬,誕祭書春正)日有事於顯祖考、妣前,敢請尊靈降諸神位,出就正寢,恭伸奠獻。

伏興四,平身,唱降神歌。鼓樂前導,主祭孫、陪祭孫奉祖宗牌位於中堂。中間為始祖考妣之位,東配位為左昭祖考妣之位,西配位為右穆祖考妣之位。

(二)參神

主祭孫詣始祖考妣前行參神禮,跪,伏興四,平身,複位。二名陪祭孫分別詣左昭和右穆祖考妣前行參神禮。然後主祭孫詣香案前上香,酹酒(將酒倒入茅沙),伏興,平身,複位,唱參神歌。

(三)獻禮

獻禮就是向祖宗敬酒。獻禮重複三次,分別稱初獻禮、亞獻禮、終獻禮。初獻禮由主祭孫詣始祖考妣前跪、眾孫跪,祭酒(倒少許於地),獻帛,進爵,奠酒,獻饌,獻箸。伏,興,平身。詣香案前跪,眾跪,讀祝文(祭文)。然後二位陪祭孫分詣左昭右穆祖考妣前行初獻禮。初獻禮畢,要唱初獻歌。同樣,依次舉行亞獻禮、終獻禮,有相應的亞獻歌、終獻歌。

(四)侑食禮

侑食禮就是勸祖宗吃飯吃菜的禮儀。主祭孫詣始祖考妣前跪,眾跪,由引讚代斟酒,陳餐,獻箸,獻饌、正箸,侑食,點饌(給每個飯碗裏加少許菜),伏,興,平身。然後二位陪祭孫詣左昭右穆祖考妣前以同樣的儀式行侑食禮。侑食禮之後,還要行獻茶禮。

(五)飲福受胙

主祭孫、陪祭孫詣飲福受胙位即香案前,跪,引讚取祖宗前酒授主祭孫、陪祭孫,祭酒(倒少許於地),讀頌辭,啐酒(略嚐少許),受胙(引讚取祖宗前飯授主祭孫、陪祭孫以代胙肉,亦嚐少許),伏,興,平身,複位。飲福受胙象征祖先賜福於後代子孫。

(六)辭神

主祭孫詣始祖考妣前行辭神禮:跪,伏興二,平身,複位。陪祭孫以同樣方式詣左昭右穆祖考妣前行辭神禮。然後捧祝文、帛等於焚所焚化。唱辭神歌。跪,伏興四,平身,禮畢。

儀式中的祝文(祭文)及降神歌、參神歌、初獻歌、亞獻歌、終獻歌、辭神歌等,其內容大多是追述祖德宗功,表達子孫對祖先的崇敬和感恩,以及希望祖宗保佑家族興旺發達等。

六、結語:苗侗宗族建構是邊緣族群國家認同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