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孫子兵法》的拓展與應用
《孫子兵法》誕生兩千多年來,有過傳誦與秘藏的不同命運,也有過成為法定軍事教科書的風光。隨著中國社會曆史的發展變化,作為學術文化組成部分之一的孫子兵學,也在不斷向著深度和廣度發展變化著。
《孫子》之入詩於唐代,其義理又發明於宋代,而考訂卻發達於清代,這都不是偶然的。實際上,《孫子兵法》的思想已超出了軍事領域。據《史記?貨殖列傳》載,魏文侯時有個頗有名氣的人叫白圭,他“樂觀時變”,善“治生產”,曾說:“吾治生產,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鞍行法是也。”這裏還有二事值得提及:一是太平天國建都後,洪秀全曾詔令頒行《欽定武略》,內有《孫子》十三篇,惜國內今已無存。二是《孫子》的某些原則這時已開始被運用於醫學領域。清初有個名醫叫徐大椿,他在《用藥如用兵論》中就明確指出:用藥與用兵,“其道同也”。他又根據各種不同的病症具體地說明如何運用孫子關於“知彼知己”、“攻其所必救”、“以十擊一”、“因敵變化而取勝”等原則來進行辨證施治。最後,他結論說:“孫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盡之矣。”
孫子和《孫子兵法》被推崇為“兵學聖典”、“武經的冠冕”、“世界第一兵書”、“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受到各國重視,在世界軍事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在軍界、政界、學術界、工商界、體育界得到廣泛運用。
孫子兵法在社會其他方麵也有著廣泛的影響:文學家:“不朽不滅的大藝術品”;哲學家:“人生的哲學”;政治家:“政治秘訣、外交教科書”;醫學家:“治病之法盡之矣”;商人和管理學家:必讀教材。
評定《孫子兵法》的曆史地位,最妙的言辭則出自兩個晚明的人。茅元儀《〈武備誌?兵訣評〉序》:“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謂五家為《孫子》注疏可也。”梅國禎《〈孫子參同〉序》更進一步:“今古兵法盡於《七經》(指《武經七書》),而《七經》盡於《孫子》。”
由此,若說要懂中國曆史不能不懂中國軍事史,要懂中國軍事史不能不懂《孫子兵法》,絕不是什麼誇飾之詞。當然,《孫子兵法》以後的中國軍事思想不可能真的沒有任何發展,但一來在冷兵器時代,再發展也終究有限,二來好像無論如何發展也隻是證明了《孫子兵法》思想的永恒性,所以才有這樣不遺餘力的讚頌。雖然這世間很難說真有什麼思想是永恒的,特別是在西方軍事思想主導了世界戰爭模式的當下,可《孫子兵法》對戰爭普遍規律的高度概括與那樣完整周密的論述正是它得以彪炳軍事思想史乃至人類思想史的根本原因,它不僅難以過時,更超越了戰爭的實用性,而成為人類認識、理解世界與自身的智慧和哲學。
紙上也能談兵。談兵也能入道。孫子以其所著的《孫子兵法》十三篇而被後世尊為兵聖,而這部兵書也被後世尊為兵經。這部兵法書是我國古代最負盛名的兵書,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軍事理論專著。書中係統地總結了當時及之前的戰爭經驗,在論述戰爭的本質及戰爭與政治、戰爭與經濟關係的同時又揭示了普遍的戰爭規律。在孫子的著作中不僅僅是計謀與爭戰,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學內容和其中的一些應用價值,早已滲透到中國人的生活中。而且到了現代,依舊被應用到沒有硝煙的戰爭——經濟競爭中。《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一部兵書,更是一部心理學著作,一部管理學的著作。《孫子兵法》豐富的管理思想,深刻的博弈理論,還被後人運用於商業經營和體育競技之中。
舉世公認,孫子和《孫子兵法》是跨越漢文化圈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少數中國偉人和中國偉大著作之一,《孫子》已成為全人類的精神財富。它不僅影響過去,也影響現在,並將影響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