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年教育中的“德育”——文化熏陶
老年教育中含不含德育?這不但是肯定的,而且是老年人的內在要求。問題在於,我們不能把老年人所要求的德育看做是對他們進行道德說教,這種說教,至少是不適合老年人的;而應該看做是“文化熏陶”。這種“文化熏陶”是老年人所要求的,是老年人所動情地接受的,是他們的美的精神享受,是老年教育在內容上的客觀必然性。
(四)老年教育中知識更新、潛能開發、文化熏陶的三者關係和該規律的表述
1.老年教育中智育和能育的必然聯係
在一般教育中,無“能育”之說,智能教育通稱“智育”。在老年教育中,因為大多數老年人為健康快樂、進取有為,選擇了以開發潛能為其實質的技藝技能學習,需要把“能育”單列。“智育”在廣義上滲透在“能育”中,在狹義上則專指非技能性的知識學習。二者在廣義上互相滲透,在狹義上並存發展。
2.老年教育中智能之育和德行之育的必然聯係
知識和能力的教育屬於“科學”的範疇,道德和倫理的教育屬於“價值”的範疇,二者是從來沒有被割裂過的,在老年教育中也是如此。我們首先把二者區別開來;同時又把二者聯係起來。老年教育中的德育跟大學、中學、小學的德育不同,它的主要方式是結合著“智育”和“能育”來進行。這就是本書所強調的“文化熏陶”。文化熏陶是老年教育中各門課程的內在要素,是它們所具有的精神氣質的顯化和張揚。
3.實行對老年學員的智、能、德的全麵教育是老年學員的本質要求
作為實踐規律的老年教育規律,都與老年學員的學習要求本質地聯係著。“教育目的”納入老年教育的第二規律——“老年教育中教育目的、方式、方法三者統一的規律”,這一規律在教育內容上拓展為“智、能、德”三者統一的規律。因為隻有三育齊進,老年人才能實現身心同時健康、生活富有質量、生命更加閃亮的要求。
4.老年教育中智育、能育、德育三者關係規律的表述
在老年教育的所有課程的教育教學中,存在著知識內容、技能內容、道德內容的必然聯係。為了滿足老年學員人生追求,老年教育應當自覺實行把更新知識的智育、開發潛能的能育、文化熏陶的德育三者結合起來的原則,遵循三者統一的規律。
四、老年教育中的教師、學員、管理者的必然聯係
老年教育是靠人來進行的,這裏的人就是學員、教師、學校的管理者三個部分。他們之間互為主客體,有著必然的聯係,這種聯係的主線就是一個“人”字。老年教育事業的最根本理念是“以人為本”,就是要在老年教育中以學員、教師、管理人員為本。
(一)老年學員是老年教育中的主體
老年教育和別的人生階段的教育不同,因為在其他教育形式中,學生被考試、分數、畢業、升學、就業的功利鏈條所牽引,他們很少有學習的自由性和自主性,難以得到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展。老年學員完全不同,他們擺脫了名韁利鎖的牽引,實現了完全自主、自由、自覺的學習。這樣的學習使他們具有充分的主動權,同時就具有很強的學習興趣。在老年大學中,教師的工作是要滿足學員的學習要求,在尊重學員自主性的前提下引導、輔助他們的學習。學校的其他工作都是為他們服務。學校的一切決策,都要問計學員;學校的一切效果,都要從學員身上體現;學校的一切經驗教訓,都要驗證於學員。曆時地看,中國老年教育發展28年來,每一階段,學員隊伍的結構成分都在發生變化。20世紀80年代,學員隊伍以離休幹部為主體;90年代,學員隊伍以退休幹部為主體;進入新世紀以後,學員隊伍中退休幹部和社會老人則各占一半,在農村老年學校中社會老人比率更高。共時地看,各個老年大學的學員群體有著明顯的差別,一個老年大學的各個係科,學員群體的狀況也有不同。老年大學必須從老年學員的實際情況和不同要求出發組織實施教育。
(二)教師是老年教育教學的引導者
毛澤東曾說過,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問題。這一論點已被無數事實所證明,老年大學同樣如此。在傳統的教育學中,把教師認定為教育的主體,學生則是教育的客體,學生要按教師的主體要求改變自己。先不論這樣的觀點是否正確,至少在老年教育中,不能把教師和學生的關係理解為主客體關係,而應提出“學員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觀念。因為對於學什麼、跟誰學、怎樣學、學多少,決定權不在學校,也不在教師,而在每一個學員自己。在實際教育過程中,主要不是學員要適應教師,而是教師要適應學員。這樣說,不是不重視教師的作用,相反,要更好地發揮教師的引導功能。在老年教育中,教師的知識要車載鬥量,技藝要嫻熟高超,教師的水裝滿水桶,才能倒滿學員那一杯水。他們要有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激活學員求知的熱情;他們要有點石成金的本領,教會學員學習知識的方法;他們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幫助學員淨化靈魂;他們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信仰,帶領學員在人生路上永不迷航。所以,老年教育要搞好,每所老年大學(學校)都必須有一支政治可靠、業務精良、教學有方、關愛學員的專兼職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