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老年大學協會課題組集體撰寫的《中國老年教育學若幹問題研究》一書正式出版了。我作為中國老年大學協會老年教育學術委員會的主任,同時作為開展研究並撰寫本書的課題組的組長,對它的問世,感到由衷的高興。

這部書的意義現在也許還不大能夠為人們所認識,但是,隨著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的將“重視老年教育”寫入其中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得到貫徹,隨著《綱要》指導下的老年教育進入自覺發展的新的階段,隨著中國老年教育學學科建構為我國教育界所接受並逐步展開,這部書的曆史地位和學術價值將會越來越充分地顯現出來。

第一,它是我國老年教育創辦以來的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我也讀到過全國各地老年大學和老年教育研究者所撰寫的老年教育學的專著,這些專著也思考過我國老年教育的實踐經驗。但是,由於本書是由名聲響亮的8所重要老年大學和學有專長的8位老年教育學術委員會委員組成的“8+8”課題組撰寫的,他們又聯係著各地數以百計的老年大學以及眾多的社區老年學校,其經驗總結的廣度要大於過去的著作;又由於本書的作者都是工作在老年教育第一線的專家學者或者是具有較強理論研究能力的實際工作者,他們所作的經驗總結的深度也要強於過去的著作。

第二,它又是我國老年教育研究工作開展以來的學術成果的全麵整合。這在兩個意義上是如此。首先,本書的成果涉及老年教育學的諸方麵:教育哲學方麵,教育教學基本理論方麵,教育的管理方麵,教育的社會發展方麵,這是一種相對的全麵;其次,本書的成果還是對老年教育學研究中出現的不同見解的梳理。學者們對老年教育本質、目的、價值、規律、理念所發表的意見,有很多是反映事物的這個側麵或那個側麵的,將其連接起來就成為全麵的意見了。

第三,它是中國老年教育學學科建構的奠基作品。我們的課題組對於中國老年教育學學科的建構采取非常積極的態度。我們認為,創立這門學科是符合世界範圍內學科建構的規律的,既不可阻擋,又十分必要。我們的態度是:“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建構成學科,必須作長期的堅持不渝的努力,但是它的起步必須不失時機地從現在開始。我們邁出的這一步是較為堅實的。無論就基本範疇的界定而言,就創新原理的詮釋而言,就學術框架的搭建而言,我們的這部書,對於後來人的研究是提供了助其登高的寬實肩膀的。

第四,它又是在中國老年教育學學科建構長途中較早階段的著述。其理論觀點、學術主張、邏輯構成均具有較大空間的可批判性。我們期待我國教育界的人士來批評,期待全國老年教育係統的人們來批評,這對於我們繼續為建構中國老年教育學學科而奮鬥是最大的助力。

上麵四點相互聯係,形成我們課題組對所作貢獻的自我評價。本書從早期論證到深入研究再到整合成書,形成了自身的若幹特點。

經驗總結和理論探求相互結合是本書的一個顯著特點。我們的認知材料,來自老年教育的實踐經驗和實踐中的主體體驗,尤其來自廣大老年學員的切身體驗。例如,我們作教育目的、本質、價值的概括,既把握到大量老年學員的個性化體驗,又作了對老年學員隊伍的多次大數量樣本的問卷調查,其可靠性難以否定。我們對課程論、教學論、學習論、德育論、文化論的闡述,都本於眾多老年大學所積累的必須這樣做而不能那樣做的經驗總結,其創新性較為突出。我們關於老年教育在城鄉社區如何發展的教育發展學問題的論述,更是建立在若幹個省和直轄市、數以十計的地級市、數量達半百的縣(區)的老年教育實證調查報告的基礎上,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和有效的推進戰略,其說服力不同一般。我們的認知結構,是在學習國內外教育學研究的創新成果,運用它們所提供的先進理念和方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不斷完善的。當我們用這樣的較為完善的認知結構去加工較為準全的認知材料並使之相互作用時,科學的論斷就湧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