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創辦人張朝陽1964年出生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198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係,同年考取李政道獎學金赴美留學,於1993年底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博士學位,1994年任MIT亞太地區(中國)聯絡負責人,1995年底回國任美國ISI公司駐中國首席代表,1996年創建了愛特信公司,1998年2月25日,愛特信正式推出“搜狐”產品,並更名為“搜狐公司”。
1998年,張朝陽意識到當時中國互聯網還處於一片空白,重要的不是做內容,而是做搜索和分類,於是該年2月全球第一家全中文網上搜索引擎——搜狐(Sohu)正式出爐。創業之初,他融資的對象是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的老師,經營搜狐的時候,他一半的時間都在全世界進行融資工作,在不被控股的情況下說服了投資人,得到了210萬美元的投資,搜狐開始蒸蒸日上。
國內互聯網第二個時期,即2000年搜狐在納斯達克上市後,互聯網處於低潮,搜狐的股價一度跌到了1美元以下,張朝陽果斷地大量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後來,股價回升到20~30美元時,張朝陽又把手中的股票拋出去一部分。
2003年,搜狐並購了當時國內最紅火的房地產專業網站焦點網、國內著名的遊戲網站17173.com,兩起並購動用現金3億元。同時,搜狐宣布,被收購3年之久的China Ren.com也將從搜狐母體剝離,從此,搜狐以4個網站的麵目同時麵對網民,張朝陽給這陣勢起了個名字——門戶矩陣。
從2003年年底開始,隨著手機終端的發展和Wap、Java技術的提高,2.5G的通信產品高速增長。張朝陽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並宣稱2004年是彩信發展的關鍵年,搜狐將重點推廣彩信產品。於是,張朝陽開始了“彩信小姐”大賽,並冠名珠峰登山隊,宣布把彩信帶上了“地球的第三極”。在2004年7月以前,這些熱鬧的營銷為搜狐帶來了急速的擴張效應,當年5月,搜狐還為此收購了2.5G服務提供商北京吉菲爾。在搜狐第二季度的無線信息服務收入中,2.5G產品占到了20%,達到226萬美元。
天有不測風雲。因為涉嫌違規發送彩信廣告,2004年8月14日,中移動宣布從當年9月1日起停止同搜狐的彩信業務合作一年。當天,搜狐股票在納斯達克被迫停牌,開盤後股價頓挫17%。2004年是搜狐的多事之年,花費億元力推的彩信項目被中移動暫停合作,創業元老古永鏘選擇離開,利潤連連下降,股價跌出三大門戶之列。
2005年2月7日,搜狐公司在納斯達克公布了其2004年第4季度和2004年全年財報。2005年12月31日的2004年第4季度,搜狐收入為2410萬美元,較2003年同期收入減少50萬美元;淨利潤650萬美元,每股攤薄淨收益17美分,而2003年同期,這兩個數字分別為1160萬美元和28美分。
與此同時,搜狐在國內的幾個主要競爭對手卻利好頻傳,在新浪、網易以及後來者TOM在線業績普遍飄紅之際,搜狐卻不得不孤獨地麵對投資者的質疑。其中,最受外界詬病的是搜狐沒有突出的業務,所謂“門戶矩陣”即多品牌化戰略反而削弱了搜狐原本的品牌效應。
為增加技術含量,2005年4月15日,搜狐宣布收購在線地圖服務供應商北京圖行天下公司,總收購費用1180萬美元,“收購將進一步增強搜狗搜索引擎的應用功能”,搜狐收購它的另外一個目的是為其3G業務做準備。
收購圖行天下之後,張朝陽認為自己重新肯定了搜索技術在搜狐業務中的地位,他將圖行天下裝入了搜狗品牌當中。
實際上,搜狐當初正是以搜索引擎起家的。1997年,張朝陽將時任北京師範大學數學係教師的王建軍博士挖到搜狐,並由王建軍主持創建中國最早的大型目錄查詢搜索引擎——搜狐搜索。然而,當時並不清晰的商業模式使得張朝陽最終放棄了搜索。這時,員工總數尚不足20的百度乘虛而入。2000年開始,百度成為搜狐搜索的主引擎,並分擔了搜狐的流量。